关键词:农业 物价 病虫

2024年邢台市冬小麦春季灌溉技术建议

来源:邢台农业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4/3/19 9:26:44

       当前我市冬小麦陆续起身,正是抓好春季肥水管理的关键时期。做好墒情监测、指导因墒因苗科学灌溉,对实现小麦高产、夺取夏粮丰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站根据冬小麦苗情和墒情状况,结合气象预测研判,特制定本技术建议。

       一、基本情况

       (一)苗情特点

       从近期考察情况看,主体麦田土壤墒情充足,苗情长势良好,较冬前和返青期调查结果相比,群体和个体发育指标均有所增加,部分麦田实现了转化升级。目前总体发育特点如下:一是壮苗比例大,整体苗情近几年来最好;二是群体充足、个体健壮。

       (二)墒情特点

       小麦越冬期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40毫米左右,较常年偏多4倍,尤其是2月20~21日,我市普降大雪或暴雪,有效补充了土壤墒情,对于小麦返青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需求。进入3月中旬后,气温回升较快,土壤水分蒸发量加大,部分地块底墒充足,但表土干土层达到3厘米以上。

       二、冬小麦春灌技术建议

       针对当前冬小麦苗情墒情形势和气候特点,春季灌溉应因苗施策、分类管理,水肥调节稳穗增粒,并注意防冻抗旱,促进小麦长势均衡,搭好丰收架子。

       (一)视苗情适时春灌。春季水肥管理应促控结合,对一类壮苗麦田可结合起身前后镇压提墒农艺措施,推迟到拔节初期至中期浇灌春一水,结合浇水亩追施纯氮6~8千克,突出水肥后移,以保苗稳健生长。对二类壮苗麦田在起身中后期至拔节期做好水肥管理,促进春季分蘖的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结合灌水亩追施纯氮7~9千克。三类苗麦田和晚播弱苗麦田第一次在起身前期结合灌溉,亩追施纯氮4~6千克,促进春季分蘖;第二次在拔节孕穗期结合灌溉亩追施纯氮3~4千克,以提高成穗率,促进小花发育,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对旺长麦田或有旺长趋势的麦田,返青至起身期以控为主,水肥管理在拔节后期进行,采取镇压和深锄断根抑制麦苗继续旺长。但对冬前生长过旺、返青期有脱肥现象的旺长麦田,可在起身期浇水追肥,以防后期脱肥早衰。

       (二)看墒情及时春灌。一是墒情适宜的主体麦田,春季第一次浇水时间推迟到起身至拔节期,并随水追肥。二是旱情较重麦田(干土层5厘米以上),应及时补墒,促进表墒和底墒相接,抗旱保苗,并视苗情长势结合灌水追施化肥。三是对于无灌溉条件的旱地麦田,应通过镇压划锄提墒保墒抗旱,对缺肥麦田可视春季降雨情况借墒追肥。根据苗情、墒情、降水等情况,可叶面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溶液补充水分养分,保穗增粒。

       (三)看天气和墒情提早灌溉防冻。春季气温波动大,易发生冻害。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倒春寒”防控准备。在低温天气来临前,对土壤塇松、尚未拔节的麦田进行镇压,弥补土壤缝隙,防止透风跑墒;对墒情不足的麦田,寒潮到来前及时灌水,改善土壤墒情,调节土温和近地层小气候,缓冲降温影响,预防冻害发生。

       三、节水灌溉措施

       我市大部分麦田位于井灌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建议采取以下节水灌溉措施:一是软管输水(小白龙)+小畦灌,一般麦田畦宽5~7米、长7~9米,每次亩均灌水量40~50立方米。二是微喷灌,采用斜5孔微喷带,常用型号N65,每条带喷幅3~4米,间距1.8米铺设,每次灌水20~30立方米/亩。三是喷灌,采用移动式、固定式、地埋式喷灌,每次灌水25~35立方米/亩。四是推广应用浅埋滴灌,根据机井出水量、控制面积和滴灌带流量等情况,合理划分轮灌组,每次灌水25~30立方米/亩,一般待两条滴灌带中间有10~15厘米干土时停止灌溉。有微灌、喷灌条件可少量多次灌溉,应用水肥一体化协同调控,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709号   版权所有:邢台市农业农村局   冀ICP备19027570号   网站标识码1305000041

中文域名:邢台市农业农村局.政务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0319-316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