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 干出高质量赶超发展新气象
来源:邢台日报 发布时间:2021/2/25 10:25:45
‘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2月24日,市长董晓宇在邢台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这样总结过去五年的邢台经济社会发展。报告同时指出,刚刚过去的2020年,我市明确了“一三五十”总体思路,打出了一系列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强力组合拳。
站在新的起点,报告从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三方面擘画出我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路线图,明确了202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并提出着力抓好七个方面工作,确保邢台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起好步、开好局。
为开启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回眸“十三五”
总结邢台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7·19”特大暴雨洪灾、新冠肺炎疫情等严重影响,奋发有为推进高质量赶超发展,“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这五年,我市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一般公共预算年均增速全省第一。粮食生产“五连丰”。提前2年超额完成去产能任务。先进装备制造对制造业的税收贡献率达到38.6%,六大高耗能行业税收贡献率由18.3%降至12.4%。
这五年,我市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建立健全“三包一联”精准帮扶机制,实施产业扶贫项目4180个,完成11个村2449人易地扶贫搬迁,6个国定、4个省定贫困县脱贫摘帽,17.6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这五年,邢台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主城区面积由170平方公里扩大到3100平方公里。79.8公里的大外环建成通车,47公里的环城水系全线贯通。打通66条断头路,新增供热面积1366万平方米。
与2015年相比,我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47.5%、成功退出全国倒十。8个国省考河流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Ⅴ类标准。五年来,“重化围城”逐步破解,工业排放治理深度不断加大,治污体系日益完善,空气和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160项民生实事、民心工程陆续实施,5538项各类证明取消,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提升至全国第20位、全省第1位,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长期护理险惠及725万人……
这五年,一件件解民忧的暖心实事,拉动邢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步步攀升。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刚刚过去的2020年,我市创造性地实践发达地区的新理念、新举措、新标准,明确了“一三五十”总体思路,打出了项目“双进双产”“亩均论英雄”改革、“妈妈式”服务、中心城市成长、PM2.5“退倒十”、农民增收行动等一系列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强力“组合拳”。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市人民众志成城,用一个月时间控制了疫情发展,在全省率先启动复工复产,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大抓落实、大干实事氛围也日益浓厚。
争列省重点项目86个,数量居全省第一,实现省重点项目县县全覆盖。亚开行在河北省投放所有资金全部被我市争取,共获转贷资金约13.15亿元,全市间接利用外资金额居全省第一。全市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展小团组精准招商2189批次,共签约项目385个,总投资1185.55亿元。选派306人驻京沪深专业招商,90个项目落地开工
——
“优质增量不断集聚。”报告这样评价我市过去一年的发展势头。
2020年,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以“234+1.5”(亩均税收20万元、亩均投资强度300万元、亩均产出400万元、容积率1.5以上)为准入标准,精准开展亩均评价,处置“五未”土地6.73万亩,出让标准地2.22万亩,对占地3亩以上的7589家工业企业实行ABCD分类管理,实现1091家企业亩均税收动态晋档升级,极大地推进了资源要素集约节约发展。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全省最短,新增减税降费38.2亿元,差别化利率政策为企业节约支出6.2亿元。以“千金买马骨”的诚意聚集人才,引进大专以上人才6万名,创历年之最。
城市能级不断提升。启动“十大标配”工程46项,建成亩均税收20万元以上城市经济综合体11家、纳税超500万元楼宇150幢、3000平方米以上众创空间105家。
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报告指出,过去一年,PM2.5平均浓度达到53微克/立方米,位列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倒18名,改善率居全省和“2+26”城市第一。这组数据足以表明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决心和行动成效。
过去一年,乡村工作人员待遇逐步提高。集体经济空白村全部清零,村(社区)党组织实行星级管理。与此同时,新增“万元钱”作物41万亩,推广种植强筋小麦120万亩。
百姓仓廪更实,腰包更鼓。
经济强市美丽邢台再上新台阶
擘画“十四五”
2月24日开幕的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肩负擘画邢台新蓝图,开创新时代建设经济强市、美丽邢台新局面的历史使命。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展望“十四五”,市长董晓宇在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是说。
报告提出,经过长期接续奋斗,全市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势能加速蓄积、好的因素日益显现,特别是“十三五”时期,主要指标增速连年位居全省前列,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形成支柱,“重化围城”破题起步,生态治理系统路径日益清晰,经济欠发达、产业结构偏重、生态基础脆弱等一系列问题正在改善。
专家认为,邢台要实施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就必须要把握好新发展阶段的特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把发展优势转化为发展成果。
报告中说,今后五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仍是各项工作的“指挥棒”。我市将重点打造邢东新区和邢台经济开发区“双引擎”,推动创新主体和创新人才“双倍增”,加快创新平台和创新环境“双提升”。从物质和精神层面上统筹推进城市成长和乡村振兴,兼顾农业优先和工业突破、服务业提升。持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长期目标。加速构建更高质量的营商环境、居住环境和更高水平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确保居民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全省领先。
到2025年,持续围绕建设京津冀东南门户城市、中高端制造业集聚城市、“三宜三清”智慧城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打造中心城区城市经济+四条先进制造产业带+西部生态旅游休闲区、中东部特色农业产业区的“一心、四带、两区”产业布局,最绿太行+山前湿地+历史古城+魅力新城+平原腹地的空间布局,中央生态公园城市绿心、顺德府城商贸中心、邢东滨河商务中心+主城区六大片区+历史文化轴、未来城市轴+邢州大道、中兴大街城市发展带的“三心六片,两轴两带”中心城区布局,环城绿带+太行山、大陆泽生态涵养区+九条河岸绿廊的“一环、双区、九走廊”生态布局。
展望2021
迈好第一步干出新气象
报告明确着力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效实现新突破、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增进民生福祉等2021年七个方面重点工作。
专家认为,目前全市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得益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有效落实、应急指挥体系的作用发挥和分区分级科学管控措施的实施。
下一步,全市上下将严格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突出科学精准防控,强化疫情排查监测预警。加强“六支队伍”建设,健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长效机制。实施入境人员闭环管理,加强重点产品检验检疫,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邢台要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要的是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项目根基必须筑牢夯实。2021年,在推进项目“双进双产”方面,报告作出了具体部署。
实施省市重点项目700个,年度完成投资600亿元。实施亿元以上独立选址工业项目600个以上、5000万元以上生产性服务业项目400个,引进投资3000万元以上现代生活性服务业项目250个、20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250个。
在加快转型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实体经济帮扶、力促消费提档升级四个方面发力。实施工业企业梯次升规培育计划,净增规上工业企业200家以上。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产业集群3个。新增7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引进大专以上人才8万名以上。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执行差别化利率。加快今麦郎、中航上大等企业主板上市步伐。新增电子商务企业100家。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80家以上。
建设“三宜三清”智慧城市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其中之意,也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做强城市经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县城发展提供了遵循。
2021年,将有更多闲置资产被盘活,全市将新增城市经济综合体130个、纳税超500万元楼宇150幢、3000平方米以上众创空间100家,中心城市每区至少建成1家3万平方米以上的科创综合体。以十大标配建设为引领的城市CBD、会展中心等公建设施,产业物联网、智慧医疗平台建设将加快。县城的服务承载力将进一步提升。
2021年,全市粮食总产稳定在95亿斤左右,优质强筋小麦面积将达到150万亩以上。
报告把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作为今年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明确要打造2个国家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邢台基地、10个省级现代农业精品园区,新增“万元钱”作物50万亩。完成空置率30%—50%的空心村治理,农村户厕应改尽改、能改尽改。培育提升特色小镇15个以上,新建美丽乡村256个。坚持“四个不摘”,实施300个产业扶贫项目,动态监测边缘易致贫户和脱贫不稳定户,防止致贫返贫。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规范引导土地有序流转。
与此同时,报告聚焦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退后十”目标,明确提出,强力实施大气污染治理,
11
打好工业企业提标改造等9大攻坚战,推进全市剩余17万户农村“双代”和工业企业“三代”工程。开展水环境质量攻坚,9个国省考断面完成任务要求,30个主要入河排污口水质达到Ⅳ类,深化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自备井应关尽关,消纳江水2.33亿立方米以上。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危废收集处理率达到100%,实施矿山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加快湿地群建设,新增造林32.6万亩以上。抓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压减煤炭消费量60万吨以上。
去年,威县综合改革试点最新探索的“马上办”“容缺办”“定制办”“村内办”大幅提升了行政审批效率,成为全国县城改革的一面旗帜。
今年,报告明确,把持续深化威县综合改革试点作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还将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抓好全国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试点,争创全国“信易+”应用示范城市。开展综合改革试验市试点,投资项目前期办结时间缩减80%以上,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80%以上。推进“无证明城市”创建,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8个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平台建设,抓好185个承接项目,引进超10亿元对接京津项目5个以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增进民生福祉占据了重要篇幅。提升社保就业水平方面,报告明确,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和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在加强住房保障方面,2021年,开展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三年行动,建设公租房500套。新开工棚户区改造住房5062套,基本建成2793套。改造老旧小区327个,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
报告还明确,推进主城区基础教育三年提升行动,新改扩建学校22所。建设“健康邢台”,改造提升公办特困供养机构,培育星级养老机构20家以上。加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改革发展,支持太行山文化带建设。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办好环邢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开展“四区同创”,创建5A级景区,旅游收入增长18%。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打造全国第一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709号 版权所有:邢台市农业农村局 冀ICP备19027570号 网站标识码1305000041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0319-316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