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地里麦中午袋里粮 ——农业机械化改写“麦收时间”
来源:邢台日报 发布时间:2020/6/17 10:04:56
智慧农机现身 无人驾驶作业“亮”全场
日前,在南和县贾庄村,小麦已经成熟,眼瞅着一片乌云飘来,村民贾军旗却不急不慌:“联合收割机马上就到了,没等雨下来,麦都收完了。”
“五黄陆月天,焦麦炸豆时”,麦收季节曾是农民最辛苦的日子,因为不仅“活累”而且“急人”。“以前用镰刀割麦子,一个壮劳力一天也割不到两亩地,从收到种得一个多月,阴天下雨把人急得团团转,再好的麦子雨一打也毁了。”贾军旗说。可自从有了联合收割机,贾军旗这个过去“镰刀都提前三天磨好”的勤快人,也变成了“懒汉”。看天气预报说要下雨,他头天晚上约好了机手,第二天收割机直接开到麦地里,不到1个小时,6.5亩小麦就收完装袋送回了家里。
早上还是地里的麦,中午就成了袋里的粮,过去延绵一个月的“麦收持久战”,现在不到半天就颗粒归仓,农业机械化改写着“麦收时间”。6月12日,全市夏季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现场演示会在南和县举行,自动联合收割机、无人驾驶玉米播种机、自走式精准变量喷药机等大型机械轮番上阵,一会儿的功夫,小麦从收、种、喷、浇全部完成,全程实现田间精细管理,农业生产向智能化迈进。
6月12日,在南和县贾宋镇宁营村,成熟的小麦泛起层层金浪。30岁的机手宁文杰跳上驾驶室,轻点按扭,大型联合收割机轰鸣启动,几分钟的时间,一垄小麦已收割完成。
“大马力、大喂入量的小麦联合收割机,让收割小麦轻松多了,这片地用上半天的时间,不但能收完,还能种上玉米。”宁文杰走出驾驶室,捧起一把麦子说,“一小时收30亩地不成问题。”
与其它联合收割机不同,记者发现,这台机器的后面装有一台自动测产仪。“这套计产系统可不简单,它不仅可用于小麦收获的面积作业监测,还可以依托GPS定位,实现产量实时监测,产量计量精度可达95%以上。”南和县农业机械化办公室主任李进良说,适时监测,随时随地可查,真正实现自动化。
大型联合收割机轰鸣过后,玉米播种机上场。只见负责牵引的红色拖拉机驾驶座上空无一人,在遥控的感应下,笔直地驶向远方,后面的玉米播种机开始高速投放种子,精准变量的施肥作业也同步进行。
李进良告诉记者,今年使用的无人驾驶拖拉机自动导航播种,不仅能解决“播行不直”问题,还可以根据设定轨迹进行自动作业,误差小,精准度高。特别是排肥控制系统,可实现精准变量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自走式精准变量喷药机、绞盘式精准对行喷灌机……”行走在麦收现场,“大块头”农机纷纷现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效率,也描摹着新的麦收图景。“耕、耙、耖”这些过去农业生产离不开的“老物件”,如今已很难再看到。现在,农田里迎来的是自动收割机、精准播种机这些“新主角”和一批“新农人”,农业生产从机械化向智能化跨越。
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主任戴国勇告诉记者,今年我市组织联合收割机和夏玉米免耕覆盖播种机开展小麦联合收获+麦秸抛洒覆盖还田+夏玉米免耕覆盖播种配套技术“一条龙”作业,小麦秸秆全部实现覆盖还田,小麦收获与夏玉米免耕覆盖播种无缝对接,一个县3到5天即可完成收获。目前,全市495.8万亩小麦收获接近尾声,夏播正在有序展开。
提升农机水平 书写麦田新传奇
站在宁营村的田间地头,记者看到,南和县老方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方尊科正在通过“智慧农机”的APP调度农机。方尊科说,今年我们合作社的APP共接通400台农机设备,其中收割机50台,一台收割机一天就能收割200多亩,还有200台拖拉机、50台植保机等,通过APP就能了解农机位置、作业轨迹、作业面积等,随时随地调度农机。
20年前,方尊科的父辈们是第一代收割机机手。当时收割机马力小,一天只能割三四十亩,但对农民来说却是个“宝贝疙瘩”,每到麦收时各地都会上演“农民抢收割机”的画面。南和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瑞霞说,20年来,不仅农机越来越多、马力越来越大、效率越来越高,而且更加智能化和现代化,一个APP所有农机都能了如指掌,一条微信收割机就能开到地头,二维码一扫就付完款,农业生产越来越高效。
“这款‘智慧农机’APP,终端具有收割机定位、导航、呼叫联动、计产测亩等功能,不仅能准确计算出作业亩数和作业费用,还能根据田间机械余缺、作业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供需对接。”如同一个免费中介和向导,让农机手合理规划转移路线。“方尊科介绍。
“实现农业现代化,首要的是机械现代化。全程机械化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撑,是农业节本增效的关键举措,是提升农机化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必然要求。”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素英介绍,近年来,我市农机化发展迅猛。2019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900.033万千瓦,农作物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9.96%以上,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工作成绩显著,棉花机收实现了零的突破。今年,南和县、清河县和临西县被确定为全省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今年“三夏”期间,我市共组织6.5万余台农业机械投入生产,其中联合收割机1.4万余台,玉米播种机2.5万余台。此次自动导航驾驶系统的收割机首次亮相并进行无人驾驶作业,开启了“三夏”“无人”作业模式,无人驾驶农机的推广应用,引领了农机行业产品平台的再次升级,带动我市农机向智能化方向迈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如今从种到管,从收到卖,轰隆隆的机械早已在悄然间改变了我市农业的生产方式,书写着麦田里的新传奇。”赵素英说,“未来已来,未来可期。‘农民’将成为最有吸引力的职业,乡村潜力无限,振兴大有可为。”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709号 版权所有:邢台市农业农村局 冀ICP备19027570号 网站标识码1305000041
中文域名:邢台市农业农村局.政务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0319-316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