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农业 物价 病虫

我市推广农业生产经营三种典型模式

来源:邢台日报 发布时间:2020/4/21 17:29:47

    日前,市委、市政府“两办”联合印发《关于推广农业生产经营三种典型模式的通知》,落实“千斤粮、万元钱”要求,进一步推动我市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生产经营,激发现代农业新动能。

    三种典型模式分别为宁晋县垄上行农业服务公司入股保底分红“四位一体”模式、沙河市金福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全程托管+综合农事服务”模式、南和县华中农资专业合作社“飞防托管”模式。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路随增说,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提升了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程度;服务组织集中采购农业生产资料,推广应用绿色高效种植技术,助力实现农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通知要求,要强化政策支持,进一步培育服务市场、扶持服务主体、规范服务行为。要强化典型培树,对发展有基础、服务有市场、壮大有潜力的服务模式,挖掘提炼成功做法,帮助成长壮大。

宁晋县垄上行农业服务公司构建“四位一体”服务模式
土地托管,增效又增收 

“不管耕种不投入,拿着土地来入股,生产收益有保证,打工挣钱两不误。”提到宁晋县土地托管,当地农民赵建合用几句顺口溜来形容。

    赵建合是白木村人,这个村紧挨着电缆产业发达的黄儿营村,村里不光青壮年就连五十岁以上的村民也到电缆企业打工。庄稼人,谁也不愿意让地撂荒。起初,他们一边打工,一边种地。“农忙时,为了地里的活儿耽误了工厂做工,被几家工厂辞退过,两难怎么解?”赵建合说。

    另一边,县科协主席成智杰也在寻找出路。“送农技下乡,来听课的都是老头儿、老太太,并且每次来的人都不一样,先进的农业技术怎么能到田间地头?”

    “能不能把农户顾不上种的土地租过来,用我们的先进技术自己种地。”在不断思考中,成智杰有了思路。

    2012年,由成智杰主导,县科协成立了垄上行土地托管协会,以服务公司为主体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垄上行实行农户、村级组织、专业合作社、协会(公司)“四位一体”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是农户在保持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的前提下,由村级组织协调,通过“土地入股+保底分红”利益联结方式,将承包土地入股垄上行土地托管协会(垄上行现代农业服务公司),协会(公司)联合农机、植保、农资供应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供、耕、种、浇、防、收、销”全产业链托管服务,实现农户增收、农业增效。

    协会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制定服务模式,村级设分会,协助村级组织将农户的零散地块以“浇地井”为单位(50亩——100亩)入股,形成适度规模,每村入股规模在600亩——1000亩,由5——7人负责生产管理。

    “村级组织负责宣传发动,组织农户自愿与协会(公司)签订土地入股协议。”成智杰说,专业合作社在村级分会组织管理下,开展各项农业生产服务。农户以土地入股,参与农业生产全过程和盈余分配的监督。

    截至2019年底,协会土地面积达到13000亩,涉及16个乡镇、68个村、2613个农户。

    “土地‘拼多多’,规模出效益。”宁晋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耀辉分析说,垄上行协会把一家一户的分散地块集中起来,实现规模经营,有利于先进种植技术的推广,有效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靠规模种植可以有效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但要想“把地种好”,还要向科学种田要效益。协会与科研院所和专家联系合作,聘请省农科院、河北农大专家和市县农业技术人员,组建了栽培、植保、机械、农技等服务团队,进行生产技术指导,农用时邀请专家集中培训,农忙时请专家到田间地头开展现场指导,手把手地传授农业技术。

    “以前农户分散经营难以推广的新品种和新技术都有了很大改观。”成智杰介绍说,他们引进节水灌溉、测土配肥,飞防植保、优良品种、先进农机等技术和装备,采用水肥一体化喷灌节水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20%,每亩地每年节水电和肥料开支190元,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市场竞争力。

    为了进一步扩大托管面积,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垄上行农业服务公司建立了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户、村集体四方利益联结机制,实行“收入保底、盈余分红”的分配方式,合理兼顾农户、村级组织、专业合作社、协会(公司)等各方利益,实现多方受益。

    农户以土地入股,每亩地获得400元保底收入和6%的盈余分红。赵建合陆续把家里的10亩地流转给协会。“我家选的是全托管模式,算下来,每亩地协会给俺950元。”赵建合说,以前自个儿种地,每亩年收益也不过千把元。现在不用自己投入、不用管理,直接拿近千元,挺合算的。

    垄上行托管协会自2012年成立以来,共吸纳农村合作社109个、个人会员5600多人,通过提供测土配肥、统防统治、供应优种、技术指导等服务,带动群众增收8700余万元。2019年,有55个村集体收入能够受益5万元以上。

    “垄上行农业服务公司‘四位一体’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有效破解了土地经营散、农技推广难、种粮效益低等难题,走出了一条分户承包与现代农业有效对接的规模经营之路。”宁晋县副县长张鹏认为。


沙河市金福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全程托管+综合农事服务

专业托管,三方都受益

“你有新订单了。”接单、定位,沙河市金福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农机手张庆波立即赶往目的地,很快就完成200多亩旋耕,“种地也能像网约车那样方便。”金福临合作社远程在线派单,实时监控作业情况,确保农机服务质量。

    张庆波所在的金福临是沙河市首家农机服务合作社。由传统的“耕、种、管、收”,拓展到“购、耕、种、管、收、卖”,再加上人员培训、苗木繁育等,这家合作社的农事服务范围越来越广。

    合作社服务分为半托管和全托管,半托管是视农民情况需要,对播种、旋耕等单一或部分生产环节提供托管服务。全托管是村委会或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将全村土地集中,交由合作社承包托管,合作社提供从种到收“机械化作业+综合农事”一条龙服务。

    合作社怎么种田?金福临农机合作社在流转的1013亩土地上进行农机精准作业示范,引进国家农业科学研究院开发的精准施药、北斗卫星导航、无人机驾驶等精准作业技术,发展智慧农机。

“无人机飞两个小时,相当于40多人干一天,不用担心扎堆下地。无人机喷药量均匀一致,不仅避免了漏喷情况,更使每亩土地用药量减少30%。”沙河市绿健家庭农场500亩土地使用合作社全程机械化精准作业服务后,减少了人工成本,提升了作业质量。

    引进节水灌溉、测土配肥、飞防植保等技术和装备提供资金支持和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提供保障,采用水肥一体化喷灌节水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20%,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市场竞争力。

    成效如何?据计算,小麦托管前每亩土地农户需要投入720元,托管后需要投入555元,为农户每亩节省成本165元;玉米托管前每亩土地农户需要投入765元,托管后需要投入605元,为农户每亩节省成本160元。按每年小麦、玉米各一季计算,全年可帮助农户节省成本大约每亩325元。2019年,合作社赢利923万元,托管农民实现节本增收1230万元。

    通过采取全程化托管服务,不仅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而且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得到显著提高。经初步测算,采用托管服务后,原有的小地块集中连片实现整建制托管和规模化种植,每百亩土地可以提升3%-5%的种植空间。

    收益如何分配?“土地全托管后,合作社采用按照本村同等级地块的上中等收入的平均值,确定托管农户收益,农户可获得每亩土地最低保障500元。”理事长宋丽说。

    村集体通过组织托管和代收服务费用可获得每亩最低服务费30元,合作社可以从农机服务和农副产品购销中获取利润,形成了村委会(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社和农民三方合作利益共同体。村集体在收取托管服务费用获得劳务报酬的同时负责监督合作社托管生产过程,每季作物收获完后根据服务质量兑现托管费用,即打消了农民顾虑,又提高了农户的信任度。

    “不少农民从耕地中解放出来,可以安心外出打工,增加工资性收入,真正解决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宋丽说。

    目前,全社有成员161人,拥有农机181台套。土地托管3.8万亩,服务农户2.8万户,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13.48万亩,涉及沙河市11个乡镇122个村,实现了农民、村集体和合作社三方共赢。

 南和县华中农资专业合作社专注于农作物统防统治

    “飞防”托管,省力又高效

 调试、配药、起飞,在南和县三张村西农田里,伴随着“嗡嗡嗡”的声音,3架无人机同时起飞,低空掠过绿油油的麦田,飞过之处水雾弥散,落在青青的麦苗上。

    空旷的田野里,“飞手”鹿一鹤和种粮大户范丽锋站在地头,3个小时左右,便完成了500亩地的除虫剂喷洒。“如果用小型喷雾器,要40多人干一天。”范丽锋说,“现在,我们与合作社签订飞防托管服务,比自己干强得多。”

    范丽锋说的合作社是南和县华中农资专业合作社,主要为邢台市及周边地区推广无人机飞防托管服务。“我们现有分社93个,社员23650多人,接受社员托管土地1.8万余亩,辐射周边十余个县(市、区),辐射人口25万余人。”合作社负责人程建中说。

    近年来,结合农业农村经济的新形势、新特点,在保持传统优势基础上,华中农资专业合作社紧紧扭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牛鼻子,通过加大投入,大规模应用植保无人机等先进装备,初步形成了以“飞防托管”为特色的新型农业组织社会化服务模式,实现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省力增收。

    智能设备精准作业。目前,华中农资专业合作社所有飞防设备全部应用物联网技术,安装飞防植保专用软件,实现精准喷洒,全程作业大数据智能化管理。合作社共有航空植保无人机15架、大型自走式喷药机械40台、机动喷雾器200台、配套作业车10辆。

    为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节约农业劳动投入,合作社与当地农业龙头企业河北金沃土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达成协议,集中采购农药,既保证了农资品质,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合作社还利用合作单位的农资销售网点,大力宣传飞防托管服务,吸纳更多农民加入合作社,壮大了飞防托管用户群,保障了飞防托管服务的可持续。

    建立技术服务“110”,设立技术咨询热线电话,只要社员有需求,1个小时内到达现场,随时解决社员在田间管理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800多万元。

    种了一辈子地的东韩村农民王彦平如今当起了“甩手掌柜”。“12亩地全托管,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全由合作社管。”王彦平说,合作社通过对社员农田进行实地勘察,记录地块亩数、地形、病虫害等情况,确定所需农药及费用、适合作业温度与天气、作业方案等,并告知社员,和社员确定好作业时间,按时高效高质为社员服务。

    过去,农户喷洒药物,全靠经验,不仅效率低下,还会造成空气和土壤污染,对农产品安全也带来一定危害。通过防治环节统一作业服务,有效减少病虫防治次数和农药使用量,亩减少农药用量20%~30%,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水平和农产品的质量。

    专业统防统治,实现农业节本增效。程建中介绍说,累计为社员节约管理成本100万元,实现增收55万元,其中2019年全年实现飞防托管农田1.89万亩,为农民节约管理成本费31.5万元,实现增收16万元。

    专业的事交由专业人士做,老人妇女从事田间劳作的现状正在改变。“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农田,跨进工厂,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增收。”南和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瑞霞说。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709号   版权所有:邢台市农业农村局   冀ICP备19027570号   网站标识码1305000041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0319-316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