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邢台市产业扶贫典型——内丘:酸枣仁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来源:产业扶贫办 发布时间:2019/11/28 13:46:35 浏览次数:
内丘县山地、丘陵面积较大,立体气候明显,四季分明,中药材种植加工历史悠久,是全省中药材种植大县。特别是酸枣仁加工营销,在全国闻名,是全国最大的枣仁加工集散地,该县年可加工枣仁约3000-4000吨,产值6-7亿,加工量占全国市场的70%以上份额。
近年来,内丘县紧盯市场,依据得天独厚的酸枣仁产业条件,大力实施以酸枣仁为主的“产业+龙头+基地+扶贫”的产业扶贫模式,不断发展壮大酸枣种植规模和加工营销队伍,该县形成了“农户跟着龙头跑、龙头打捆闯市场、组团发展共富裕”的发展形式,将内丘的小枣仁做成了影响全国市场的大产业,为带动山区、半山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推动内丘扁鹊中医药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抓好种植基地
内丘县本着打造“百里酸枣产业带”的目标,以野生酸枣做为主要道地药材,在柳林镇、南赛乡等贫困地区,大力发展酸枣种植基地建设,以基地品种改良和野生清棵定植为主,重点建设了锦香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酸枣产业园、辽清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三仁种植基地、路申王不留种植专业合作社酸枣产业园等6个面积超3000亩的酸枣产业园,发展酸枣种植基地2万亩,年盛果期(枣仁)总产4万斤,产值1.2亿元;吸收该县20多个贫困村、500多户贫困户土地股或进园打工,人均年增收2000多元。
二、抓好企业龙头
以内丘国鑫酸枣种植专业合作社、柳兴酸枣种植专业合作社等规模较大的枣仁加工合作社为基础,吸收该县各枣仁加工合作社,建立合作联盟,采取“捆绑式”经营模式,统一市场收购,统一标准加工,统一价格销售,产品打入全国各地中药材市场和制药企业,保证了枣仁销售的市场话语权,全国枣仁市场价格几乎由该县确定。该县真正形成了“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三跟进”枣仁产业良性发展模式。
三、抓好产品质量
酸枣仁收购季节,县委县政府在柳林镇的东石河村南,紧邻隆昔大路建立酸枣收购市场,各酸枣仁收购加工企业或合作社,集中验货收货,确保方便采摘酸枣的群众上货和把握原材料质量。将酸枣仁生产加工的“采摘——晾晒——脱皮——磕仁——筛选”等工序规范化,引进机械化生产加工设备,严格质量等级划分,把好加工程序关口,提高产品质量。该县先后打造出“邢内枣仁”、“邢仁”等酸枣仁商标品牌,提高了产品档次。
四、抓好扶贫带动
该县酸枣仁加工、收购户多达800多家,每年一般收入8-10万元,其中,年加工酸枣1000—10000吨,成一定规模的枣仁加工大户100余家。据不完全统计,该县年可加工枣仁约3000-4000吨,年产值达6-7亿,加工量占全国市场的70%以上份额。酸枣仁生产加工的每道工序,都需要大量的人力,一般每年有10000余人参与其中,人均收入一般在8000-10000元之间,其中有80%的人员是贫困户成员。酸枣仁加工已成为柳林镇、南赛乡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主导产业。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709号 版权所有:邢台市农业农村局 冀ICP备19027570号 网站标识码1305000041
中文域名:邢台市农业农村局.政务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0319-316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