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农业 物价 病虫

邢台市产业扶贫典型——南和县金沙河特色产业扶贫典型简介

来源:产业扶贫办 发布时间:2019/11/25 11:29:56 浏览次数:

南和县金沙河扶贫产业园基地位于南和县闫里乡,依托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沙河面业集团,金沙河扶贫产业园按照企业、党支部、合作社、新型职业农民、贫困户五个方面协调发展的思路,大胆创新了“企业+党支部+合作社+新型职业农民+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带动105户、233人脱贫致富。金沙河产业扶贫成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引擎。

一、土地流转,增加收入

金沙河集团作为全国最大的挂面生产基地,为了稳定“后方”,保障高质量原粮食供应,在“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框架下,成立了金沙河农作物种植和瑞华农机2家专业合作社,实施了“四年流转计划”,基本实现粮食规模化种植全域覆盖。目前在全县已建有5个粮食生产基地,流转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农户将原来各自耕地出租给合作社,租金按照每年“双500”的标准支付。其中,25个村105户贫困户233人通过金沙河土地流转,平均增收收益2000余元,切实加快了脱贫增收的步伐。

二、股权联盟,二次分红

在固定地租基础上,金沙河又创新推行了股权联盟合作模式。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职业农民以劳动力和技术入股,合作社组织生产经营,公司负责粮食收购,利润由农户、职业农民、合作社按比例进行分成。同时,公司与中储粮合作,采用多仓小流量搭配技术,建设原粮储备仓12座,仓储能力达60万吨,为种粮大户和合作社免费提供粮食储藏,一年内可以自由选择出售时间,按实时价格进行交易,破解了自行储存不当导致霉变等难题,保证了农户收益和粮源质量。目前,该模式在全县发展至1400余亩,覆盖贾宋镇武庄、小林等村,一亩地二次分红70元,其中包括贫困户11户、22人。

三、党支部参与,集体增收

针对土地流转中存在的客观问题,搭建起服务群众新平台,探索实行“两不见面”流转,由土地流转村党支部领导,村集体为金沙河合作社提供流转宣传动员、经营管理等服务,合作社按每年每亩50元标准支付村集体服务费,以此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助力脱贫攻坚。在该模式下,全县25个村增加集体收入115万元,其中6个贫困村增加集体收入27.6万元。贫困村集体经济的增加,既保证了村内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提升等公共支出,又进一步发挥了服务群众、稳定基层的作用,实现了“为有人办事提供平台,让有钱办事变成可能”。

四、职业农民,增收增效

在全县574户、748人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中,筛选年富力强、文化水平相对较高且有事业心、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先期经过县农业局新型职业农民系列培训后,安排到金沙河种植基地从事农业生产工作。企业负责种植基地土地资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药、化肥、种子、机耕等生产资料的投入以及小麦的运输、收购,居于主导地位。合作社负责粮食的种植管理、农机服务、标准制度、技术指导和统一购销等日常经营管理。职业农民则以承包形式,与合作社签订包地管理合同,按照合作社的要求进行种植管理,合作社与职业农民年底按经营利润“五五分成”。目前,职业农民的月均收入稳定在7000以上,充分激发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产业”,南和县在金沙河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着眼“后三年”,瞄准“三年后”,持续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分享收益、脱贫致富,逐步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扶贫之路。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709号   版权所有:邢台市农业农村局   冀ICP备19027570号   网站标识码1305000041

中文域名:邢台市农业农村局.政务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0319-316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