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芯 高产不丢好品质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5/10/27 9:23:57
金秋十月,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的水稻迎来了丰收年。“今年积温高,水稻平均亩产达到了1300斤左右,而且米粒饱满、成色足,市场行情也好,收购价每斤有1.3元!”虎头镇富路村水稻种植户鲁海州急切地向记者分享喜悦。
这份丰收的背后,是虎林市以“科技强芯”推动水稻产业升级的生动实践。近年来,虎林市聚焦“提升水稻单产与品质”核心目标,依托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建设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从育种攻关、工厂化催芽育秧到智慧种植示范,实现水稻单产提升与全产业链升级,推动水稻综合产能与效益同步提升。在产业园的辐射带动下,全市水稻产量较去年整体增长8%,核心区增幅达10%,为区域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水稻要增产,品种是核心。以往农民更注重粮食产量,多种圆粒型水稻,现在不仅要高产,品质还得过关。”虎林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杜维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虎林地处第三积温带,热量资源有限、生长周期短。为了培育出更加适宜本地种植的水稻品种,虎林市自2023年起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开展深度合作,围绕高产优质、抗倒伏、食味值高等方向开展育种攻关。
“我们第一年选育了800多个育种材料,第二年又选育了1000个,第三年增加到2000个,其中‘珍宝岛壹号’‘珍宝岛贰号’这两个品种凭借着优良口感,且连续三年亩产都能稳定在1100斤以上,在众多品种中脱颖而出。”虎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曹钢介绍,在虎头镇牟平农场,两个品种的示范种植面积有3000亩,预计明年种植面积会增加到5000亩,2027年继续扩展到1万亩,开始大面积繁育推广。”
“以前老百姓自己在家育秧,一个礼拜才能出芽,温度还不保准,现在有了智能催芽基地和育秧大棚,48小时就能出芽,还节省了老百姓的人工,由于温度智能可控,出芽质量好,出芽率基本都能在90%以上。”曹钢介绍。
在虎林市水稻标准化智能双氧浸种催芽基地,中心大屏上实时显示着稻种的发芽率、芽长等数据。据介绍,催芽基地配备了智能温控、双氧供氧、自动补水等系统,年供种能力达1200吨,可满足20万亩稻田的用种需求。与此同时,100栋标准化育秧大棚在虎林各乡镇有序分布,大棚内配备了自动卷帘、喷灌系统,实现了育秧全程机械化、标准化。鲁海州的水稻秧苗就是在智能基地育成的,“我种了将近2000亩水稻,全用大棚育的秧,购置完种子直接送到催芽基地,再交由育秧大棚,全程不用自己操心,育出的秧质量还好,后期管理也省心。”鲁海州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工厂化育秧,大家都尝到了科技的“甜头”。
在虎头镇半站村,3000亩智慧水稻示范区已顺利完成今年的“丰收任务”。在水稻分蘖至孕穗期间,田间的“三诱”灯闪烁着幽蓝光,精准诱杀稻飞虱、螟虫等趋光性害虫;在拔节至灌浆的关键期,智能灌溉系统实时采集土壤墒情数据,自动调节喷水时长与水量,既满足水稻生长期用水需求,又避免水资源浪费;在智慧农业控制中心内,工作人员只需操作数字化管理系统,就能清晰查看各片区稻田的实时温度、土壤湿度,实现“足不出户管稻田”。
“这片示范区是我们打造的智慧农业样板,实现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程动态监测与精准管控。”曹钢介绍,以病虫害防治为例,农田监测设施能实时捕捉害虫数量、土壤水分,当达到预警阈值时,系统会自动提醒,避免盲目用药,既减少农药残留,又降低种植成本。现在插秧也用无人农机,以前一台机两个人,现在农忙期田里也不见人,在地头指挥机器就行!”曹钢说。
如今,虎林市正计划将智慧示范区的经验逐步推广。“我们每年会组织观摩会,引导种植大户开展试点,同时多次开展技术培训,让更多农户会用、用好智慧农业技术。”杜维良介绍。
从“金种子”到“好秧苗”,再到“智慧田”,在园区引领下,虎林市以科技为笔,在黑土地上书写着水稻增产、农户增收的新篇章。“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在品种研发、技术推广上持续发力,同时延伸水稻产业链,打造虎林优质稻品牌,让科技赋能成为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杜维良的话语里,满是对虎林水稻产业未来的期待。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709号 版权所有:邢台市农业农村局 冀ICP备19027570号 网站标识码1305000041
中文域名:邢台市农业农村局.政务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0319-316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