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农业 物价 病虫

立地顶天,强农报国育英才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5/10/20 15:15:27

       在中国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全校师生,“弘扬优良办学传统,矢志强农报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努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专业人才,为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殷殷厚望,谆谆嘱托,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对中国农业大学的亲切关怀,更是对全国涉农高校和农林教育的殷切期许,为新时代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三农”,关怀农业教育。从2019年寄语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到2023年点赞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叮嘱同学们“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体现了党中央对涉农人才培养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涉农高校师生的根基在田野,使命在乡村。面对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和农业强国的时代召唤,培养更多知农爱农专业人才,涉农高校责无旁贷,必须勇挑重担,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以教育筑基,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也是新时代高等农林教育必须思考的核心课题。农林学科既要向上攀登,又要向下扎根,服务“三农”所需,被称为“顶天立地”的学科。近年来,随着新需求、新业态不断发展变化,传统农林学科亟需提档升级,“新农科”建设正当其时。要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农工、农理、农文等深度融合,围绕智慧农业、生物育种等前沿方向设置专业;要坚持科教融汇、产教融合,让课程设置对接产业需求、教学过程衔接田间实践、培养模式匹配职业发展,真正实现农业人才“供给侧”与“需求端”精准对接。

  以科技赋能,锻造农业创新引擎。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科学技术高速迭代,必须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一方面,要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加强基础研究和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尤其要在种业振兴、智能装备、数字农业等领域力求突破。另一方面,要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打通从实验室创新到田间应用全链条,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将新品种、新技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新质生产力,让论文真正写在大地上。

  以人才强农,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乡村人才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度与成效。乡村振兴需要各类人才“百花齐放”,要立足发展所向、现实所需、农民所盼,精准施策、分类培养。聚焦产业发展,实战化培育敢创新、善经营的“新农创”;聚焦科技服务,团队化培育能攻关、肯扎根的“新农服”;聚焦技能传承,项目化培育技艺精、有情怀的“新农匠”;聚焦基层治理,定制化培育懂政策、会管理的“新农干”;聚焦业态需求,场景化培训有视野、会运营的“新农民”。当越来越多的农科人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发展好”,希望的田野上必定有更多创新活力竞相奔流。

  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高等教育大有可为。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让“大学”服务“大地”,立地顶天、多维发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注入高质量人才,这是涉农高校的使命与征途,也是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可以预见的未来。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709号   版权所有:邢台市农业农村局   冀ICP备19027570号   网站标识码1305000041

中文域名:邢台市农业农村局.政务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0319-316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