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寒潮下,攀枝花蓝莓产业何以突出重围?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5/4/21 15:58:04
四月,四川省攀枝花市的连绵山脉被一垄垄蓝莓植株装点得生机勃勃,农民们穿梭其间,熟练地将枝头饱满圆润的蓝莓采下放入篓中,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现在地头价40多元一斤,虽说这价格较往年并不高,但相较于现在的市场行情,攀枝花的蓝莓价格依旧稳健。”攀枝花市仁和区福田镇蓝莓种植户胡洪富说。
攀枝花,这座位于四川西南部的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堪称水果种植的“天堂”。攀枝花全年日照时间长达2700小时,昼夜温差可达15摄氏度,独特的干热河谷气候,让攀枝花每个月都有代表性水果成熟上市。一月草莓清甜可口,二月枇杷挂满枝头,三月桑葚汁水丰盈,四月樱桃娇艳欲滴……近年来,攀枝花市探索蓝莓种植并取得显著成效,不仅打造出规模化的蓝莓种植基地,还通过创新种植技术,实现了产量与品质的双提升,成为当地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虽然近期在蓝莓价格大幅跳水的现象,让不少蓝莓种植户忧心忡忡。但攀枝花的蓝莓产业却依然保持着稳健的发展态势,并未受到这股价格寒潮的过多冲击。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攀枝花的蓝莓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持续繁荣呢?
“攀枝花蓝莓产业发展良好的首要秘诀在于巧妙利用季节差。与国内其他主要蓝莓产区相比,攀枝花的气候截然不同。当北方产区还在冰天雪地中沉睡时,攀枝花早已在阳光明媚、温暖如春的怀抱中苏醒。这种气候差异使得攀枝花的蓝莓生长周期与其他地区形成了鲜明的时间错位,从而抢先占领市场空白期。”紫约农业科技公司蓝莓基地负责人李金珠站在蓝莓种植园里,望着漫山遍野的蓝莓植株,自信满满地说道。
攀枝花市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在这种气候条件下,蓝莓在白天充分进行光合作用,积累养分;夜晚低温又减少了养分的消耗,使得果实更加饱满多汁,糖分和花青素含量更高。果实不仅个头大,口感也更加酸甜可口、香气浓郁,深受消费者喜爱。
“仁和区福田镇曾经以种植芒果为主,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农业技术的发展,镇政府敏锐捕捉到蓝莓种植的潜力。同时,福田镇的气候、土地条件也适合蓝莓种植,因此开始积极探索蓝莓种植之路,要把蓝莓产业做大做强。”福田镇党委书记张晓华介绍道。
我国传统地栽蓝莓的上市时间为每年4月到9月,而在福田镇,漫山遍野的蓝莓成熟期从每年11月持续至次年4月。其中,部分蓝莓品种适合露天种植,大棚内种植的“紫约1号”则是蓝莓基地的第一茬果。当全国大部分地区蓝莓供应短缺时,市场对蓝莓的需求依旧旺盛,此时福田镇的蓝莓准时上市,填补了市场缺口,供不应求。
“我们瞄准了市场的空白期,从种植到管理,每一个环节都精心把控,收获周期长,光照更足口感佳、甜度足,可以卖出好价钱。”李金珠介绍道。这种时间差异化策略,让攀枝花蓝莓在市场定价上掌握了主动权,有效规避了价格竞争的风险,种植户的收益得以保障。
当被问及价格跳水对蓝莓基地的影响时,李金珠却不慌不忙地说:“即便在市场低迷的大环境下,这段时间攀枝花蓝莓的市场批发价为每斤40至60元,依然保持着可观的利润空间。”这背后,除了上市时间差异化的优势,种植技术的创新同样功不可没。
“就目前来看,虽然价格微微下降,但产量高了,每亩可达3000斤。”张晓华说道,“福田镇主要有6个蓝莓基地,相比小农户种植抗风险能力弱,‘公司+村集体经济’的运营模式,让今年农民收入依然可观。”
攀枝花蓝莓产业的成功,还离不开其独特的种植方式——基质种植,这一方式极大地提升了蓝莓的品质。2022年,紫约农业科技公司在福田镇落地发展蓝莓产业之初,便带来了基质栽培模式,并应用数字化平台管理系统,实现全自动配肥、控温、监测、施肥、灌溉等智能农业管理方式,实现一人管理、高效种植、科学生产的效果。
攀枝花市的蓝莓产业积极拥抱科技变革,以智慧农业为核心,强化科技赋能,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升级。在种植环节,引进以色列进口的蓝莓水肥一体化设备,构建起先进的智能灌溉与施肥体系。
福田镇1000亩的露天山地基质蓝莓基地,一座现代化的水肥一体化智能泵房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李金珠介绍道:“这套设备宛如蓝莓的专属私人营养师,能够依据蓝莓不同生长阶段的特性,精准把控浇水与施肥的时机和用量。”借助这一系统,种植者得以根据蓝莓的实际需求,精确调控水分和养分供给,确保每一株蓝莓都能在最佳环境中茁壮成长,极大提升了蓝莓种植、施肥以及滴灌作业的精准度。
“我一天务工8小时,可以赚200多元,以前只能外出务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还能照顾家里,真的多亏了蓝莓产业。”福田镇村民李为双满脸笑意。在为期4个月的蓝莓采果期,蓝莓基地平均每日可提供600个岗位。在攀枝花市盐边县桐子林镇金河村,每到蓝莓丰收季,也会雇佣大量村民帮忙采摘,为当地农民带来就业机会。
目前,福田镇已建成6个蓝莓基地,全镇4个村成立集体联合公司与紫约农业科技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实施全域蓝莓倍增计划。公司负责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而村民则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产业发展。
攀枝花蓝莓产业的蓬勃发展,还得益于全市产业化集约化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推动了蓝莓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联农带农效果明显,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
“企业+集体经济”“家庭农场+集体经济+企业”“示范户+集体经济+企业”等利益联结模式,让百姓的“钱袋子”真真切切鼓了起来。据攀枝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蓝莓产业去年带动群众增收3000万元,其中村民流转土地收入455万元、劳务收入1850万元、分红收入695万元,同时带动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长。
以蓝莓产业为主题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也方兴未艾。攀枝花市仁和区挖掘福田彝族水田支系文化内涵,建设蓝莓文旅观光采摘基地,打造蓝莓文化旅游线路、蓝莓文化主题民宿、民族特色美食、民族主题彩绘等特色文旅产品和服务,每到周末便吸引众多市民前来体验休闲采摘。东区银江镇阿署达村则依托城市近郊村的优势,将蓝莓基地打造成为集旅游、采摘、观光、研学等于一体的特色基地,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体验农事的机会,也进一步提升了蓝莓产业的附加值。
目前,攀枝花全市蓝莓种植面积约3500亩,涵盖全市所有县(区)的多个乡(镇)。随着这一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全国蓝莓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已成为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产业力量。在推进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的征程上,攀枝花蓝莓产业有望继续发挥其地域特点、品质特色以及产业化集约化的优势,不断创新发展,为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更多的探索经验。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709号 版权所有:邢台市农业农村局 冀ICP备19027570号 网站标识码1305000041
中文域名:邢台市农业农村局.政务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0319-316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