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农业 物价 病虫

刘超:国企辞职种地的新农民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4/6/19 15:48:02

       如果时间倒回到九年前,刘超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辞掉城市的白领工作,回家当一名农民。2011年,刘超从山东师范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后,在南方拥有了一份国企的稳定工作。2014年,她的父母在家乡——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政府引导下成立了家庭农场,生产胡萝卜等蔬菜。农场的效益不错,但想要进一步扩大规模,还需要年轻人加入。“国家重视农业发展,出台了很多政策,也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我觉得前景很不错,再加上我本身有一些乡土情结,也挺想回到家乡的土地上。”刘超坚定地说。2015年,她毅然告别写字楼,回到庄稼地,成为了一名新农民,立志“要让农场走向现代化”。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好农民,听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是困难多多、阻力重重。”刘超感慨道。她偶然在网上看到,国外新品种手指胡萝卜正在流行,200克就能卖49.8元,而自家农场的胡萝卜一大筐也只值50元。“这么好的品种,他们能种,我们也能种!”不服气的刘超立即买了种子,不顾技术员的劝阻,很快种下了3亩试验田。然而,因为没有及时调整栽培模式,田间管护不配套,这片胡萝卜慢慢开出了小白花。开花的胡萝卜,营养成分及水分都有损失,味道变得很差,已不再适宜食用。又因为对农事的不了解,刘超盲目引进公司的上班打卡制度,耽误了农时,导致胡萝卜幼苗成片枯死。

  接连而来的失败,让刘超倍受打击。“原来种地不是这么容易的事儿。”吃一堑长一智,她开始认真且谨慎起来。怎么才能当好农民?参加培训,这是她首先想到的办法。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刘超开始了自己的“进阶之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女农场主培训、青年农场主培训……各种各样的课程中,她学政策、学种地、学管理、学营销,全方位“武装”自己的头脑。

  “2017年,我们外出考察了智能钢构温室设施农业,都觉得这个项目收益非常可观,一个智能钢构温室大棚就占地十亩,当时在广饶县乃至整个东营市都是规模最大的。”刘超回忆道。规模大,意味着相应的投资也大,在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的帮助下,刘超解决了资金难题。自此,农场正式转型,开始了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接下来,刘超不断地研究政策、联系高校、对接专家、引进技术、落地项目,形成了2100亩水肥一体化胡萝卜订单示范基地、400亩高标准小拱棚生产基地,农作物种植可实现智能化灌溉、施肥;建设了4座标准化羊圈、500立方米的沼气和过滤沉淀池,结合蔬菜大田形成“羊—沼—菜”绿色生态循环模式。“智能化的种植方式让我们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同时,农村劳动力的减少也倒逼我们加快更新设备,让农业生产更加自动化、现代化。”刘超说。

  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来袭,在变动中,刘超深刻认识到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如何既能响应国家号召种粮,又能保证农场收益呢?“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专家们的指导下,我意识到,科技种地不仅仅是设备的智能化,还有技术的更新、新品种的研究,所以我们农场开始了又一次转型。”她说。

  随即,刘超和专家们建立起了密切合作,一边研究粮食高产技术,形成了“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三作三收’轻简高效种植模式”,较传统小麦玉米两季种植每亩可增收33%,连续两年实现“吨半粮”目标;一边试验新品种,开展黑小麦、蓝小麦、特色玉米等试验,并加工成黑麦片、鲜食玉米等特色农产品。

  回乡九年,虽然几经波折,刘超依然觉得农业是个“有意思”的行业,她也越来越认同自己的农民职业。刘超先后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青年农村致富带头人”“山东省乡村好青年”等荣誉,她的农场也被评为山东省省级家庭农场、山东省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在经营好农场的同时,刘超也没有忘记自己身上的社会责任,她不断将农场新引进的技术、设备和品种示范推广给周围的种植户,同时为180余名农村妇女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周边1000余户群众通过农业种植共同致富。

  回顾过去,刘超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后浪”:“如果对农业抱有热爱的话,欢迎年轻人返乡创业,但一定要考虑好利弊,一旦下定决心,就要做好全面的准备。”面向未来,她想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希望可以更多地和科研机构合作,建设试验田、引进新技术,然后把产业链拉长,形成立体农业的新模式。”

  记者采访时,刘超农场里的1300亩小麦田正准备收割,报道发出前,她向记者发来喜讯:“亩产1485斤,和预期中一致。”为什么回乡当农民?土地已经给出了答案。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709号   版权所有:邢台市农业农村局   冀ICP备19027570号   网站标识码1305000041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0319-316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