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丘陵山区现代化发展的“两全之道”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3/11/2 15:41:21
驻足远眺,一座座村落如同明珠,高低掩映于丘陵山地的果林之间,小桥流水,乡韵悠长。近处细观,乡间院坝一步一景,青瓦白墙屋舍俨然。推门而入,栋栋农舍整洁雅致、厨卫明亮,基本的现代化生活设备一应俱全,一派现代文明的田园风光。
广安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故乡。近一个世纪前,十几岁的邓小平离开家乡乘船南下,踏上为国家和人民寻求真理之路,为广安这片热土留下了取之不竭的精神动力。广安也是脱贫攻坚的急先锋。2017年10月27日,四川省政府发布了《关于批准广安区等5个县退出贫困县的通知》,广安市广安区正式通过“国考”评估,成为四川省乃至全国第一批脱贫“摘帽”的区县之一。
如今,实现了820个贫困村32.8万人全域脱贫的广安,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过渡期、衔接期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广安从细处着眼,顺势而为,在尊重乡村发展规律与满足农民群众迫切需求之间,为实现“丘陵山区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目标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广安路径”。
丘陵山区当如何突破现代化瓶颈?
——丘陵与平坝交错,田块细碎,村庄散布,这样的地区面临着农业农村现代化亟须突破的瓶颈,更蕴含着大部分丘陵山地实现现代化的实践与探索
巍巍华蓥山孕育了伟大的红岩精神,更是将6339平方公里的广安分割为川东平行褶皱岭谷区和川中丘陵区。嘉陵江、渠江流淌而过,浅丘、中丘、深丘和山地等各类山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0%以上,广安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之路也同自身的地势地貌一般,资源丰富却也曲折艰难,规模化、现代化、乡村集聚化的种种课题一一待解。
“千亩方”“万亩片”的整建制虽好,但不具备普适性。巴山蜀地,每一块稍显平整的坝坝田都十足金贵,更何况地势高低不同、水文情况各异,每一区域都要因地施策、精准规划。
大干快上,短时间内集中大量物力财力补齐乡村短板的“强心针”也不适宜。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广安,立足于相对“贫弱”的衔接基础,必须走一条持续发展、绵绵用力的乡村发展之路。
山区发展,虽道阻且长,却也能依山而行,顺势而为。
2022年8月,《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印发,成为目前获得批复的7个国家级都市圈之一。广安作为全国唯一全域纳入跨省域都市圈的地级市,被定位为重庆都市圈的“北部副中心”,浓墨重彩地进入国家顶层设计规划,从“川东一隅”成为“川渝焦点”、从“区域边缘”变身“战略前沿”。广安紧紧抓住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机遇期,以超强的行动力实现着广安乡村在战略地位、发展定位和动力支撑上多方提升——
这里搭建起因地制宜、统筹发展的顶层设计。既是“天府粮仓”,又是“重庆厨房”,广安出台了《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整治提升行动方案》——在靠近重庆的沿线、沿江、沿界区域率先建设30个左右的美丽宜居宜业宜游示范乡村,形成“美丽广安·宜居乡村示范带”,实施较高水平的人居环境整治标准,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在远离都市的丘陵山区,立足区域生物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富集等优势,重点发展龙安柚、大雅柑等优势特色产业,彰显小平故里的乡土味道、乡村风貌、乡愁美景。
这里体现着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发展思路。既要打牢农业高起点发展的产业基础,又要解决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广安一方面拿出真金白银,确保“产业发展到哪里,基础设施就跟进到哪里”,一方面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实际生产生活需要进行投入,坚决不超越现有的财政承受能力搞超前建设。
这里践行着问计于民、“以民为本”的治理理念。瞄准“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两大目标,广安的乡村建设处处体现着自下而上的群众智慧,制定的《“美丽广安·宜居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中,仅农房改造一个项目,就按照农民实际居住习惯和需求,划分了“五类农房”,制定了“三档改造方案”,把每一分力气都用在了“让农民群众满意”的“刀刃”上。
“近3年来,广安就成功创建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3个、先进乡镇10个、示范村110个。充分说明广安这条系统谋划、因势利导,小切口、精提升的乡村振兴之路走得对、行得通。我们有信心为丘陵地区的乡村现代化蹚出一条高效可行的新路来。”广安市副市长文阁这样说。
强产业与美田园如何相辅相成?
——山水相依,田林交错,既是机械化、规模化发展的掣肘,也是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天然优势,当农业基地、农业园区、农业庄园、农家院子共同构建起乡村生态景观,山区乡村就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之路
在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龙安柚产业园的观景平台上迎风而立,颇有一番豪情涌上心头。脚下,郁郁葱葱的龙安柚果林漫山遍野,排球大小橙黄色的果子沉甸甸地挂在枝头,述说着丰收的喜悦。
沿着观景步道拾级而下,发现产业园里元素颇丰,“看头十足”。群策村的龙安柚母本园如同一座小型柚子博物馆,讲述着龙安柚的“前世今生”;规划整齐的柚林繁茂有序,行距株距均有章法,智能控制系统、水肥动力系统、田间管网等设施一应俱全,展现着经济果林的现代化种植技术;广安龙安柚发展有限公司里,柚子精油、柚原浆等8条商品化处理生产线全马力开工,形成了从生产、收储、加工、流通到销售的完整精深加工产业链;最令人惊喜的还当属“隐藏”在果林之间的村庄,村林一体,人在景中住,景在村中成,鸡鸭徜徉在柚林间。村落间的小广场上,青石条凳坐下,便可从老乡处点上一桌农家饭菜,“柚花鸡”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压轴大菜。
这是广安在乡村产业发展和村庄建设中的“过人之处”。
农业基础扎实、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农家文化底蕴浓厚,是传统农业大市固有的优势,可如何将山区乡村的本底结构叠加出优势来,解开“在大山里撒芝麻盐”的投资建设难题,推动乡村建设带来乘数效应?
广安设立了现代农业园区服务中心,按照“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的思路,对形成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基地进行提档升级,按照生产化景区进行打造。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里,游步道、观景平台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村史馆、乡愁体验园、研学基地等业态多姿多彩,一二三产的融合之路水到渠成。
广安柚产区只是广安市打造的现代产业“景区”之一。
华蓥市禄市镇凉水井村,原本几乎已经丢掉市场的传统花卉产业以退为进,从“向外卖盆栽”转变为“向内建花园”,通过引进有实力的业主以及流转农民自留地、撂荒地、滩涂地等方式,建成以种植海棠、紫薇、三角梅为主的各类花卉苗木产业基地1万余亩,形成了“春来海棠艳、夏秋紫薇红、冬雪梅花香、百花竞争宠”的乡村景观。
生活在年产值超过4亿元的花海之中,村民吃上了“农旅饭”,村集体经济开发出“亲子鱼乐园”“玫瑰园”“海棠果酒”“玫瑰花茶”等项目,实现村集体年增收上百万元。
“春深农家耕未足,原头叱叱两黄犊”,南宋时期,诗人陆游途经岳池县境,被眼前的春日田园风光吸引,写下了流传千载的《岳池农家》。如今,岳池县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里,20多幢民宿酒店“镶嵌”在千余亩稻田之间。“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诗句穿越时空,落地为实。
同样的一块稻田,从“种稻谷”到“既种稻谷也种风景”,油菜花田、葵花田、农耕体验园、稻田大地景观等农旅项目应运而生,岳池农田土地年产值翻了好几番。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陆游诗作中和乐秀美的农家美景照进现实,“诗和远方”也成为千年后岳池乡村振兴的助力。
“既避免了乡村的重复绿化、美化,又实现了一块土地上的两种效益,乃至多种效益。”广安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何敏介绍,无论是水稻、广安柚、大雅柑、柠檬还是湖羊、桑蚕现代化产业园区,广安在规划建设之初,就将吃、住、行、游、购、娱等多元素统筹考虑,真正实现了发展一片产业、建成一片景区、造福一方村民。
乡土社会与现代文明如何协调统一?
——浙江“千万工程”的二十年历程,让人们看到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对乡土重塑的革命性作用。当一个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传统农业大市用“功能微改造,颜值精提升”的方式,实现着农民生活“就地现代化”时,我们看到了乡土社会与现代文明交汇互融的更多可能
“让农民群众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这个事情,广安下了决心一定要搞。速度可以有快有慢,标准可以有高有低,但最起码要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文阁常年从事农业农村工作,脱贫攻坚期间,他发现贫困户最大的致贫原因是“因病致贫”,“与人居环境的脏乱差,生活习惯的不健康不文明,关系密切。”
让老百姓过上洁净而有尊严的生活,是农村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但真要实施起来,得把握问题的方方面面。
山区居民依山而居,因水而聚。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老旧院落、散居农房、传统院落、新村聚集点、农村居民小区等不同居住形态。想要制定一个统一的乡村风貌,就得削足适履。
山区农房分布较散,普遍基础差、现代化功能缺失,但公共财政承担能力有限,必须准确抓住主要矛盾,方能四两拨千斤。
山区农民有自己长期形成的生产生活习惯,门前的杂物堆、柴草垛、牲畜棚对他们来说就是日常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拆了院子里的窝棚,我的农具难道放堂屋上?”广安区花桥镇党委书记李林森没少听这样的质疑。
说到底,这些问题是碎片化、自给自足性强的山区乡土社会如何与现代化生活相融合的问题。
广安打出了一套颇具智慧的“组合拳”——
抓住“补齐功能”主要矛盾,不搞“花架子”。在农房改造中,编制了《农房改造提升技术导则》,制定“高中低”三档室内外风貌提升指南供农户选择。标准可以不一,场景可以各异,但功能必须完备。燃气灶、自来水、卫生厕所、充足供电是每户农家的“标配”,无论是在简朴的砖瓦房里,还是装修考究的瓷砖小楼上,每一户农民都能过上整洁且有尊严的现代化生活。
顺应“生活习惯”普遍诉求,不搞大拆大建。房前的“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成了污水处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三格式化粪池+灰水处理池+资源化利用”的模式,就地消纳生活污水;家禽养殖区和柴草堆码区不仅得以保留,还通过规范编码和外观美化成了乡村景趣;“杂货屋”“工具房”更是得到了妥善安置,只要简单地加以外部风貌上的统一,就不会影响村容村貌。
紧盯“美好生活”特别期待,不搞重复建设。既要为村民打造“30分钟公共服务圈”,又要避免在分散的乡村重复建设导致资源空置,广安创造性地抓住了“乡镇”这个层面,投入3.6亿元对武胜县街子镇等8个中心镇、特色镇实施“场镇改造提质”工程。每一个辐射带动村庄的中心场镇,都具备一个文体广场、一个公共停车场、一个标准化农贸市场、一个管网配套的污水处理站、一条特色街区、一所公办幼儿园。“坐上公交车就能到商业中心,咱村里人离大城市更近了。”邻水县户领村村民李小刚说。
在广安学习调研人居环境整治,最大的感受是广安在乡村建设中高度重视农民生产生活的功能需求,尊重群众的审美意愿。村庄简而不陋,农味十足,各项基础设施舒适熨帖,且农民的参与度极高。李林森带着记者走进竹林村的院坝,白墙打底,青砖铺路,村中心的小广场上,几段用陶罐、农具装点搭建成的矮墙引人驻足,“这些都是村民从自己家里拿出的老物件,捐出盖房剩下的青砖瓦片,共同设计和施工的。这样的乡村,让老百姓打心眼里爱它、建设它,也让城里人心生向往。”
乡风文明与乡村建设如何齐头并进?
——如果房子美了,村子却空了,硬件好了,人心却散了,和美乡村就无从谈起。当乡村的生产生活实现了硬件上的现代化,“农民的现代化”能否齐头并进?下好传颂家风“先手棋”,打出统筹治理“关键招”,用好考评监督“激励法”,广安农民更坚定了追求美好生活的斗志和信心
“杨福平,杨‘扶贫’,卖了羊子来扶贫。”这句顺口溜曾经在邻水县柑子镇桅子村广为流传,讲述栀子村党支部书记杨福平为了带领村民甩掉“穷”帽子,把买来创业的山羊卖掉投身乡村事业的故事。现如今,栀子村不仅摘掉了贫困帽,还从曾经的“上访村”一跃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刚刚脱贫时,大家的日子虽然好了,可总感觉差着那么一口气,精气神提不起来,就想安于现状,最在乎的是谁家能多拿点儿政府补贴。”杨福平告诉记者。
如何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村“两委”把落脚点放在了“文化振兴”上。栀子村是清末广东水师提督李准故里,村“两委”抓住李准文化内涵,建设了李准文化陈列馆。展厅里,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段段记载着李准固守海疆的文字,激发着村民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杨福平介绍:“村里用产业扶持资金发展李子产业,年收益的10%用于村级帮困基金,5%用于改善村里的医疗卫生条件、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村民大会上,大家二话不说,一致赞成。”
对村民来说,什么是现代文明生活?有矛盾纠纷能得到化解、有需求难题能尽快解决。在广安乡村,会看到一套成熟的分级协商议事体系,依托“有事来协商”平台,统筹了村、镇、县等各级力量,为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蓄力准备。
广安区龙安乡党委书记杜海波介绍,群策村龙安柚标准化产业基地产业道路和现代农业产业设施配套曾经是长久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当时正赶上协商议事平台在村里试点,经村委会申报,广安区政协协调了相关部门从办公室跑到“坝坝”上现场办公,以最快速度解决了村里的产业发展难题。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现在“有事来协商”试点已经在全市逐步铺开,各镇设置了协商议事驿站,乡村治理参与方式更加多元化。
为做好乡风文明的培育,广安不止从“内部引导”,还尝试了“外部激励”法。按照“每季度评镇、每月评村、每半月评户”的模式,定期开展乡风文明红黑榜和环境卫生、文明家庭评比活动,“一榜两评”活动在广安各镇村搞得红火热闹。各村动态评选先进户和后进户,并同时张榜公布,先进者有奖励,后进户有督促。据武胜县胜利镇三岔沟村第一书记童金金介绍,村民可以根据评选结果拿到积分奖励,在“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大家冲的不是那点儿奖励奖品,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乐呵劲儿”。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许多村子在评选“优劣”上越来越“头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农业有奔头、村庄有看头、农民有盼头,在广安的山川大地之间,“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已经成为乡村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乡村、美好生活的有机融合,引领着乡村发展方式的持续变革。未来的广安乡村以及更多的中国乡村模样如何,我们共同期待。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709号 版权所有:邢台市农业农村局 冀ICP备19027570号 网站标识码1305000041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0319-316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