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卸:打好“美丽牌”吃上绿色饭
来源:邢台日报 发布时间:2020/11/13 9:19:32
初冬时节,沙河市栾卸村叠翠流金,碧波荡漾,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谁能想到,40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花钱靠救济、吃粮靠返销”的穷山沟,如今已成为“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乡村”。
蝶变的故事可从1977年李长庚当选村支书说起。
上任伊始,李长庚就动员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开山挖渠,引来东石岭水库的水,使3500多亩“望天收”变成了水田,之后,上项目,办企业,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1979年起,栾卸村利用地下资源优势,建起了全县第一个村办煤矿,后又相继办起了食品厂、种鸡场、选矿厂、机制砖厂等多家企业。1989年,栾卸村关闭了村里的煤矿,把3600万元全部家当投向了新型制药产业——组建河北恒利集团,并发展成为综合性企业。
进入新世纪,富起来的栾卸人把目光投向了绿色经济。从2003年起,结合村里的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栾卸村绿化荒山5000亩,退耕还林5000亩,把个人承包地统筹种植银杏树,建成了华北地区最大的万亩银杏园。
这些银杏树带来了可观经济效益:树叶可作为药厂的制药原料,当时2元钱一棵的小树苗,如今已成景观树,每棵价值至少500元,总价值约5亿元。李长庚说:“我们正在谋划把万亩银杏园升级建成万亩植物园,发展康养休闲、研学旅游等新产业,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据悉,栾卸村已实现村企合一,总资产近30亿元,村民先后从企业分红5.1亿元,户均60多万元。
此外,早在2001年,栾卸村就建成了现代化新民居“恒利庄园”,让村民告别传统的农舍,全部住上舒适的乡村别墅。栾卸村还十分注重教育投入,1983年投资40多万元建起了邢台地区第一座农村教学楼,2006年又投资2亿多元在栾卸建起10万平方米的高标准农村中学,使全村和周围农民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打好“美丽牌”,吃上“绿色饭”,生态富民在栾卸村变为多姿多彩的现实。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709号 版权所有:邢台市农业农村局 冀ICP备19027570号 网站标识码1305000041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0319-316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