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区创新推行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人才向一线下沉激情在乡村迸发
来源:邢台日报 发布时间:2020/8/12 10:06:21
拓宽路面、彩绘墙面、建设游园……日前,记者走进任泽区赵村,让人感觉到村庄从“外”到“内”的改变。村容村貌在提升,令大伙儿更为兴奋的是,村里发展特色种植,打造“农业+旅游”乡村经济新业态,农民增收渠道拓宽了,腰包鼓了。
乡村喜事接连气象新。村民们说:“这多亏村里来的乡村振兴指导员!”
2019年5月,任泽区创新成立乡村振兴指导办公室,探索推行了“进村有承诺、干事有手册、指导有标准、年度有考核、离村有评测”的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选派27名区级领导干部和70名区直单位“一把手”包联80个重点村,有效发挥其政治、组织、信息、人脉、亲情等资源优势,指导村庄强组织,引领村庄谋发展,助农增收。
强化组织整顿提升基层党组织
一年前,刘伟开始担任刘屯村乡村振兴指导员。此行,他肩负着一个任务:改变刘屯村“两委”软弱涣散、基础较差的局面。
2019年初,刘屯村因“两委”班子成员不健全、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被定为软弱涣散村。“村级‘两委’班子没有发挥堡垒作用,对农村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漠不关心。”任泽区区委书记李海林要求,必须以基层党建为引领,重拳整顿软弱涣散班子。
刘伟担任刘屯村乡村振兴指导员后,把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工作作风硬、办事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两委”班子中,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彻底扭转了软弱涣散的局面。
“一年来,选拔2名优秀干部进入‘两委’班子,培养村级后备干部5人,切实提升了刘屯村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刘伟说。
据介绍,任泽区通过实行县级领导联系、县直单位帮扶、乡镇领导干部包村和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帮扶的“一联三帮”工作机制,整合力量,集中整治转化了16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持续巩固了基层治理成效。不仅如此,任泽区还专门打造了党建一条街,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受洗礼、明方向、鼓干劲。
美了家园乡村有颜值提气质
8月9日,在骆家庄村村北的百翁园里,老人们围坐在一起下棋,孩子们坐在废旧轮胎做成的秋千上高高荡起,一片和谐景象。然而谁能想到,“百翁园”所在地原来是一片撂荒地,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堆积,污水汇聚,大风一吹,尘土、垃圾乱飞,气味刺鼻。
“百翁园的变化是任泽区‘家园革命’的一个缩影。”包联该村的乡村振兴指导员韩瑞说,一年来,在乡村振兴指导员的指导下,该村实施了以“三改两代”为主要内容的“家园革命”,推进了以垃圾清理、三园建设、村庄绿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并大力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双四分”工作法,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
在“美丽庭院”创建过程中,任泽区不靠蛮干靠示范,通过发挥示范户的正向激励作用,激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2019年以来,任泽区10个乡镇共评选出美丽庭院1.6万多户。比厨房整洁有序,比厕所干净卫生,比庭院绿化美化,已成为任泽区农村群众的新风尚。
“建设生态宜居的村庄,乡村振兴指导员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通过党员干部示范引领,充分调动基层群众的积极性,村庄里呈现出‘党员带头群众赞,群众跟着党员干’的良好局面。”任泽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长云文水说。
鼓起腰包助农致富不停步
58岁的苏计忙是后台南村村民,因患心脑血管疾病致贫,生活非常困难。包联该村的指导员栗辉了解到情况后,利用自己的资源,主动联系技术人员对苏计忙等贫困户进行纸制品加工方面的技能培训,并帮助他找到一份在家就能进行纸制品加工的工作。在身体能承受的情况下,苏计忙实现了每年1万元以上的稳定收入。
“感谢栗指导员,帮助我培训,还给我找了工作。我现在每个月都能干点活,真是帮了我的大忙,也帮了我们家的大忙。”苏计忙说。
聚焦农业发展、农村富裕、农民增收目标,乡村振兴指导员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当好“政策联络员”,帮助农民找准致富门路。数字显示,2019年以来,任泽区培育市级以上示范社19家,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00余个,培养家庭农场200余家,打造内置金融试点村10个,流转土地16万亩,种植林下育苗、中药材等经济作物1.8万亩,辐射带动3万余户农民增收致富。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709号 版权所有:邢台市农业农村局 冀ICP备19027570号 网站标识码1305000041
中文域名:邢台市农业农村局.政务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0319-316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