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真惠民 服务很给力 ——河北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稳步落地扎实推进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0/8/10 16:40:26
作为全国粮食主产省之一的河北,粮食等大田作物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940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
当前,农业生产托管作为新型农业经营方式,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经营模式,成为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发展方向。为了更大程度地引领普通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进服务规模经营和农业绿色生产发展,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和农民增收,河北省通过强化组织指导、项目推动、典型引领等举措,全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达到2.5万家,服务面积2亿亩次以上。
项目有规范 服务有后劲
“项目县(市、区)政府作为项目工作实施落实责任主体,均成立了领导机构,把项目工作纳入重要议程,统筹协调农业、财政和乡镇等单位和部门,确保项目落实。”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把服务小农户作为政策支持的主要对象,着力解决小农户的规模化生产难题;以支持农业生产托管为重点,推进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
河北省因地制宜,选择农业生产关键且薄弱的环节进行支持。“按照少环节、广覆盖原则确定主要补助内容。一是重点补助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等作物和品种,二是主要补助深耕深松、秸秆还田、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仓储烘干等托管环节。”工作人员介绍。
“生产托管项目实施要做到‘四个不得突破’和‘三个必须做到’。”“四个不得突破”即财政补助占服务价格的比例不超过30%;单季作物亩均各关键环节补助总量不超过100元;项目任务实施县安排服务小农户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补助资金或面积占比不低于60%;项目实施主体选定不得少于3家。“三个必须做到”即必须由县级人民政府制定印发实施方案;县级政府承诺的项目管理经费必须落实到位;必须每月10日前登录河北省农业财政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反馈项目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等内容。
“2020年,省财政安排托管服务组织培育专项资金3500万元,支持15个县开展示范县创建,加快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相关负责人说,承担中央财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项目县,县财政列支10-30万元经费给予支持,既缓解了部门经费压力,又调动了各地项目申报积极性。
不仅如此,省农业农村厅还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8家金融机构签署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各类服务主体所需资金情况,积极协调金融机构给予支持。
托管有典型 运作有示范
“坚持以市场为主导、服务小农户、服务重要农产品、推进规模经营的原则,大力推广全产业链托管、菜单式多环节托管、股份合作分红、股份托管并行、专业化托管、供销社为农服务六种主要托管服务模式。”工作人员介绍。
全产业链托管服务模式俗称“保姆式托管”,即服务组织实行供、耕、种、防、收、销全程化管理,生产环节所需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生产资料由服务组织承担,土地产出收益归农户所有,服务组织按照约定向农户收取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费用和服务环节用工以及机械作业等服务费用。
“全产业链托管服务模式能够让农户省心、省力、省钱,同时服务组织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节省成本、提高效率。”沙河市金福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丽介绍,由村级组织负责将农户土地集中起来交付合作社提供全产业链托管服务,监督合作社托管生产过程,根据服务质量兑现托管费用。“合作社以低于市场10%的价格为农户供应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并与金沙河面业集团、秋硕种业等签订供货订单,以高于市场价2%-10%的收购价收购农户的粮食。”
土地股份合作分红模式是指农户在保持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的前提下,由村级组织协调,通过“土地入股+保底分红”利益联结方式,将承包土地入股托管服务组织,托管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全产业链托管服务,待收益后按照股份比例给农户派发红利。
“农户以土地入股获得400元/亩的保底收入和60%的盈余分红,公司垫资生产获得40%的盈余分红,村集体获得公司收益的10%和30元/亩的管理费,形成农户、村级组织、专业合作社、公司‘四位一体’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宁晋县科协主席成智杰说。
从2019年开始,河北省开展了省级示范托管服务组织评定工作,认定了100家省级示范托管服务组织。“这项工作今后将形成制度,每年评定并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工作人员说,河北省还在全省开展了托管服务品牌“二十强”评选活动,评选出20个最优托管服务品牌。
“到2020年底,六种主要托管服务模式覆盖面由45%增加到50%以上,全省从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组织数量由2.5万家发展到3万家以上,服务面积稳定在2亿亩次以上。到2022年,托管服务模式覆盖面达到70%以上,全省从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组织数量发展到3.5万家以上,服务面积达到2.5亿亩次以上。”
监管有力度 执行有温度
“每年制定《全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托管服务专项工作方案》,提出目标、任务和措施,做好年度工作安排部署。”每年适时调整,让小农户、服务组织“有据可依”,各部门监管也能更加细化、到位。
河北省加强规范引导,积极推行“约定有合同、内容有标准、过程有记录、质量有追溯、结果有奖惩”的服务方式。在农业农村部制定发布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合同示范文本》的指导下,探索制定省级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规范合同文本,明确合同的标的、期限、价格、付款方式及时间、服务效果评价、违约责任等内容,提高合同的规范化程度。
“强化双方合同签订和服务价格的指导和监督,积极帮助农户和服务主体通过友好协商解决服务纠纷,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切实维护服务双方的合法权益。”工作人员介绍,各市、县(市、区)建立托管服务主体名录管理制度,建立农村经营管理部门、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代表、技术专家等多方参与的服务主体资格审查监督机制,对于纳入名录管理、服务能力强、服务效果好的组织,予以重点扶持。
河北省每个项目实施县的农业农村部门均会同财政部门制定了具体的《项目实施方案》,公开、规范、择优选择服务组织并通过公共媒体公示。参加项目实施的服务组织与用户签订服务合同,服务作业完成后用户与质检员检验确认服务数量和质量,村委会汇总核对,乡镇审核,这些都是核查和结算的依据。
“以前就我们夫妻俩天天在地里忙,辛苦一年,8亩地收入4000元左右。现在把地托管给合作社,自己不用下地干活,还能多收入2400元。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话一点都不假。”沙河市赞善村村民李路星说,有村里监督,更加没有后顾之忧。
不仅如此,项目实施县充分利用微信“全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工作”群、钉钉“河北农业社会化服务”群等沟通交流平台,对相关工作答疑解惑。同时,注重社会监督,公布举报电话,设置举报信箱,及时受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下一步,我省将以加快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为重点,大力培育壮大托管服务组织,突出‘三化’要求,实现‘三增’目标,即通过加快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组织品牌化、服务行为规范化,进一步增加托管服务覆盖面,增加全环节和多环节托管服务所占比重,增加特色品种和特色产业托管服务面积,引导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实现有机衔接,推动我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709号 版权所有:邢台市农业农村局 冀ICP备19027570号 网站标识码1305000041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0319-316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