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农业 物价 病虫

“两不愁三保障”、分类施策、台账管理三个全覆盖—— 看我市剩余贫困人口如何如期高质量脱贫

来源:邢台日报 发布时间:2020/5/13 15:43:48

    ●全市共有剩余贫困人口1330户3369人,分布在16个县(10个贫困县、6个非贫困县)、741个村(189个贫困村、552个非贫困村)

    ●6月底前,全市剩余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4000元的脱贫标准

    ●对有劳动能力的1152人,加大产业就业科技扶贫力度,实现稳定增收

    ●对无劳动能力的2217人,落实落细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

    ●对符合条件的60周岁以上贫困老人、农村贫困失能半失能人员,有针对性地实行集中供养

    ●对上年度收入未达到脱贫标准的410人,发挥各项帮扶政策的叠加作用,多渠道发力,确保持续稳定增收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全面验收交账之年,我市剩余3369名贫困人口要全部脱贫退出。

    我市鼓足干劲、自我加压,提出今年上半年全部完成脱贫任务的目标。经过全面摸排剩余贫困人口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帮扶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任务目标、重点工作和推进措施等,各项帮扶工作正在加紧落实,确保全市剩余贫困人口如期实现高质量脱贫。

    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覆盖,让剩余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有保障

    目前,全市共有剩余贫困人口1330户3369人,分布在16个县(10个贫困县、6个非贫困县)、741个村(189个贫困村、552个非贫困村)。3369人中患长期慢性病和大病的共1321人,贫困残疾人702人;有劳动能力的1152人,无劳动能力的2217人;上年度收入未达到脱贫标准的410人。

    “这些多数是需要采取兜底保障措施的特殊困难群体,增收渠道窄、脱贫难度大、后续扶持难,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市扶贫办党组书记韩志强分析说,各县(市、区)要从本地分布情况、劳动能力、健康状况、收入情况等方面深入分析研判,实事求是核准核实,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认真查漏补缺,逐村逐户逐人建立剩余贫困人口台账。

    为此,我市建立健全“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监测预警和排查处置长效机制,随时发现随时解决。对剩余贫困人口中16周岁以下的630人,强化控辍保学针对性举措,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有学上、上得起学。对剩余贫困人口中患长期慢性病和大病的1321人、贫困残疾人702人,认真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医疗保障扶贫政策,兜住因病、因残支出底线。对住房安全、饮水安全仍存在隐患的,加强重点监测,及时解决问题。

    “确保到今年6月底前,全市剩余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4000元的脱贫标准,如期实现高质量脱贫。”韩志强说。

    分类施策全覆盖,精准帮扶助脱贫

    “我们老两口都六十多了,享受了光伏等多项收益。去年,老伴儿生病住院,要不是国家医保报销比例高,家里可负担不起。现在,我们领着养老金,政府又为老伴儿办理了低保,为我安排了防火员公益岗,靠自己劳动脱贫致富,心里踏实多了。”谈起扶贫政策扶持,正在山里巡查的临城县屯院村防火员庞金叶笑得合不拢嘴,满含感激之情。

    这是临城县推行“一户一方案”,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剪影。

    2012年,临城县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4年共识别贫困村74个,建档立卡户1.5万户,4.4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0.3%。经过七年努力,截至2019年底,全县74个贫困村已全部出列,贫困人口下降至199户50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35%。

    如何确保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风险,临城县深入开展“三个一”行动,建立“一户一清单”,制定“一户一方案”,对账销号,帮到点上,扶到根上,为剩余贫困人口脱贫有保障。

    围绕人均收入2020年6月底达到4000元和“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根据贫困属性、致贫原因和帮扶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相关县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做到精准施策、综合施策。

    --对有劳动能力的1152人,持续加大产业就业科技扶贫力度,鼓励扶贫车间、公益岗位等措施重点倾斜支持,提高生产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实现稳定增收。

    ——对无劳动能力的2217人,特别是整户无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统筹落实落细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提高转移性收入,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

    ——对符合条件的60周岁以上贫困老人、农村贫困失能半失能人员,有针对性地实行集中供养。

    ——对上年度收入未达到脱贫标准的410人,发挥各项帮扶政策的叠加作用,多渠道发力,确保持续稳定增收。

    台账管理全覆盖,确保剩余贫困人口真脱贫

    “多亏了政府的帮助,我才脱了贫,吃水不忘挖井人,我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平乡县丰州镇尉庄村贫困户尉会武说。

    尉会武一家四口,老爹七十多岁,没有劳动力,还有两个上学的儿子,本人身患双侧股骨头坏死,三级残疾,弱劳动力,这些年为了看腿花光积蓄,没有劳动能力,也没有收入,只能帮别人做点力所能及的活,维持生计。

    乡村干部了解到他的情况后,给他们办理了低保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帮助他脱贫,结合他自身意愿,县扶贫办扶持他开了烤鸭店。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烤鸭店生意越来越好,从贫困户摇身变成了致富带头人。为了回报社会,经县残联牵头尉会武开办小吃培训班,免费传授有创业心的残疾朋友,鼓励他们自主创业,靠自己的双手早日过上好日子。

    平乡县聚焦剩余233户601个贫困户人口,因户因人精准施策,以特色产业为引领,实施六项举措大打脱贫攻坚战,确保6月底前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

    为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高质量稳定脱贫,我市根据贫困属性和致贫原因等不同因素,逐县逐村逐户逐人建立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台账,明确致贫原因、帮扶需求、扶贫措施、脱贫路径、责任到人。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推动重点任务、重点项目、重点工作稳妥推进,对重点工作实行清单化管理。

    “市扶贫办对全市3369名剩余贫困人口实行挂牌督战,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韩志强说。

    压实工作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落实主体责任,开展定期调度,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确保高质量推进。各级各行业部门针对本系统重点任务,加强工作指导,确保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作用,在保持原有帮扶责任人稳定的基础上鼓励“多帮一”,定好帮扶计划,落实帮扶项目,提高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加大政策倾斜。鼓励新增资金、新增项目、新增举措重点支持,引导资金投入、产业项目、就业岗位、科技扶贫、光伏扶贫、小额信贷、兜底保障等政策措施向剩余贫困人口重点倾斜,用足用好“千企帮千村”、消费扶贫等社会帮扶措施,多角度多渠道重点支持剩余贫困人口今年6月底如期高质量脱贫。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709号   版权所有:邢台市农业农村局   冀ICP备19027570号   网站标识码1305000041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0319-316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