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田”变成“保收田” 我市积极发展水利体系建设,让源源活水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支撑”
来源:邢台日报 发布时间:2020/4/22 10:28:38
又是一年芳草绿,麦田春管正当时。
4月19日,任县前台南村村民霍考林站在绿油油的麦田边,看着自动控制的喷灌系统把清亮亮的水洒向小麦,心里乐开了花。
说到以往种田,霍考林说那是真的发愁。“过去浇地不方便,轮到你浇地一晚上不能睡,两个小时浇不了一亩地。现如今,我承包了千余亩土地,四五个人就能忙活过来,十天左右就能浇一遍水,望天田真成了保收田。”农田水利建设带来的实惠,让他底气十足。
记者从水务和农业部门了解到,我市积极发展水利体系建设,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强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让源源活水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支撑”,“望天田”变成“保收田”。
小水池连成大水网,农民过上“滋润”日子
春日的暖阳,洒落在邢台县西黄村镇北会村的彩虹山上。这里常年住着一位名叫郭镇忠的退休老人,以治山治水闻名。前些年,他上山看地形,下坡测数据,一套集雨工程自创完成。根据地理位置,他结合汇水面积大小,开挖拦水渠,层层拦蓄,在汇水集中处建水窖、蓄水池,实现互联互通,汇集自如,自流灌溉。“一定要让老天的馈赠都留在山上。”解决了水源问题,郭镇忠的眉头渐渐舒展。
从上空俯瞰彩虹山,“长藤结瓜”式的水系统让水循环起来。顺着山势,高处有水池;沿着管网走,隔上几里地,就有一个水塘或蓄水池,宛如一条“珍珠项链”。通过配合调度,实现蓄水、调水、引水,形成了一个个灌区,一张张水网,让山上和附近村民过上了“滋润”日子。
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市不断聚焦水旱灾害防御,加快补齐防洪抗旱工程短板。在山区和丘陵区,因地制宜兴建小水池、小水窖、小塘坝,积极开发利用雨洪资源。在渠灌区,加快续建配套和末级渠系改造步伐,实现水库灌区连通,多库联用。
“现在,家门口、田头边、山旮旯的小水利正发挥着大作用。只有解决了安全饮水、产业用水等问题,才能改变贫困人口的生活生产条件,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支撑。”市水务局农村水利水电与水土保持科冯涛说。
给农作物打“点滴”,种出万元田
走进巨鹿,满眼新绿,生机勃勃的麦田一眼望不到边,一排排大棚整齐地伫立田间,形成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
以往的这个时候,正是宋立鹏着急上火的时候,30多个蔬菜和水果大棚“喊渴”,他只能发动亲朋好友四处找水。这两年,他淡定了。走进他的朴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瞧——水果和蔬菜水嫩嫩、绿油油。
功劳一大半归滴灌。宋立鹏踩踩脚下的地,“每个棚埋着2000多千米长的水管呢!”田间地头,一根根黑色管道探出头来。“拧开阀门,水就顺着管网、通过滴灌器,一滴滴地渗入到作物根部,就跟‘输液’一样精准高效。用工用水减少了、一亩地至少能省50多元。”
“光葡萄一年能卖几十万元,您还在乎省这点水钱?”
“小账后面可连着大账。”宋立鹏“抠”得有道理。“都说水果和蔬菜赚钱,可需水量也大。创业之初,浇水就是大难题,旱季里只敢浇‘保命水’,增产水想都不敢想。”
水跟不上,菜就长不好。茄子、西红柿有裂口、起麻尖儿,合格率只有六七成,收购商看不上,一亩菜顶天儿能卖2000多元。
他四处取经,寻得“滴灌+水肥一体化”的良方。“根据蔬菜生产需求,精准测土配方,实现水肥一体化,精准施肥,小水勤灌,蔬菜贴上了‘绿色’牌,一亩地能赚1万多元。”
在巨鹿,不少遇到类似难题的农民开始从浇地变成浇作物,让农业生产方式不断增“绿”。
“农业提质增效,不能走粗放发展道路,只想着增产,透支生态环境,必须鼓励引导农业生产主体逐步从大水漫灌、土渠浇灌向管灌、喷灌、膜下滴灌过渡。”巨鹿县农业农村局长李国亮说。
“喝”上长江水,用水不再“卡脖子”
4月16日,南和县贾宋镇杨庄村,一块块麦田泛起绿浪。种粮大户李敬明在地里忙碌着,波光粼粼的长江水从顺水河汩汩地流进麦田。
“以往农田灌溉用的都是地下水,一到浇地的时候大家都抢水浇地,水流量又小,像‘卡住’了脖子一样,我承包的400余亩土地浇一水下来至少需要20多天,费时又费电。现在开渠引水后,蓄水充足,水流量大,只需要10多天就能完成浇水作业,今年的小麦终于能及时‘喝’饱水了。”看着田间地头的汨汨清流,李敬明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现在每亩地费用至少能节省40元左右,一年下来能省不少钱嘞!”李敬明说道。
站在一旁的杨庄村党支部书记杨荣刚笑呵呵地告诉记者,“俺们村共有1000余亩耕地,今年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基本实现了引顺水河水灌溉农田,可实现压采7万立方米,一年下来全村可减负8万余元,不仅节约了珍贵的地下水资源,还大大减轻了群众的负担。”
据了解,截至目前,南和县通过顺水河引调南水北调总水量超5000万立方米,沿河利用江水进行灌溉面积近2000亩。预计可为农民节约浇地成本近20万元,同时实现压采地下水量20万立方米。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不断夯实农业的水利基础,留住水,用活水,理好水,为农业高质量赶超发展夯实基础。”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709号 版权所有:邢台市农业农村局 冀ICP备19027570号 网站标识码1305000041
中文域名:邢台市农业农村局.政务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0319-316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