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带动,粮食种植专业化
来源:邢台日报 发布时间:2019/11/14 13:41:57
在希望的田野上·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南和县金沙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规模从最初的3766亩扩展到现在的近3万亩,涉及6个乡镇30个行政村共6696个农户,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以前,感觉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很没有出息。后来,到职业农民培训基地才知道,种地大有学问,职业农民是个大有前途的职业。”昨日,南和县河郭乡左村农民左庆卫感慨地说。
左庆卫不是传统意义的种粮大户,而是金沙河农业合作社的一位新型职业农民,现在三召基地种地。“以前不知道种地还有这么多技术含量,到了培训基地才知道自己距离专业农民还有很大差距,更要专心听老师讲课,争取把地种得更好。”
金沙河农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江坡告诉记者,三召种植基地有一所职业农民培训学校,这里的学员白天下地劳作,晚上学习农业种植知识,培训期间每位学员每月还能拿到1万元的工资。
在南和,种地正发生着新变化。随着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农业产业散发出新的时代气息。日前,农业农村部在全国遴选了24个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进行推介,金沙河农业合作社榜上有名。
麦田成为金沙河的第一车间
初冬时节,闫里乡闫里村北麦田里,麦苗刚刚钻出地面,大地一片绿色。一方方麦田都是适合机械作业的大地块,一排排整齐的喷管设施正在作业,远远地可以看到几个身穿迷彩服的农民在田间忙碌。
“闫里村种植基地目前种植小麦5000余亩,今年种的都是优质强筋麦。”李江坡说,基地一年种两季,一季玉米,一季小麦,粮食收获后都直接运送到金沙河集团,不用发愁销路问题。
据了解,金沙河面业集团始建于1996年,现已发展成为以小麦制粉、挂面制作为主业的大型面粉类食品企业。2018年,集团总销量达100万吨,日均进料加工小麦1.1万吨,可磨出近8000吨高质量专用面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在集团产品展厅记者看到,从婴幼儿系列的蔬菜面、鸡蛋面,到孕妇的营养面、中老年人的薄面片;从最常见的家常挂面到担担面、兰州拉面、龙须面、刀削面;从小麦芯面到杂粮面,各种在市场上能吃到的面条,在这里都有相对应的挂面产品,并且细条的、粗条的、圆的、扁的,应有尽有。
好挂面必须用好面粉,好面粉来源于好小麦。正是基于这一经营理念,金沙河面业集团决策者决定把触角向生产上游延伸。
2012年,在南和县委、县政府支持引导下,金沙河农业合作社成立,其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实现规模化种植。如今,在南和境内,金沙河农业合作社经营土地2.8万亩,涉及6个乡镇30个行政村的6696个土地承包农户。
“未来,我们将支持金沙河集团流转更多土地,用三到五年时间建成20万亩高标准小麦生产基地,彻底解决农民卖粮难和企业收好粮难的矛盾,让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让麦田成为金沙河集团的第一生产车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瑞霞说。
粮食种植走向专业化
“全村人均农田只有1亩多点,刨去种子、施肥、农药、收割等成本,只靠种地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钱。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了,剩下的老弱病残在村里种地,效益越来越差了。”闫里村党支部书记范会强说。
2016年,南和县鼓励各村加快土地流转,号召以村党支部名义领办或参与农业合作社经营管理。当时金沙河农业合作社有意在闫里村流转土地,村“两委”经过召开全体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讨论,一致同意“加盟”金沙河,整村流转土地。
“当时流转费用定的是‘双500’,即按照每年每亩两季各500斤小麦、500斤玉米产量,以当地物价局粮食指导价为基准,换算成现金,提前付给流转农户。大账小账一算,干部党员带头,土地流转很顺利。”范会强说。
闫里村村民王民的今年60多岁,在他看来,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省了不少心。“我岁数大了,身体状况也大不如从前,自己种地辛辛苦苦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钱。现在土地流转出去,心里终于轻松点了,只等收租金就行了。”
李江坡介绍,合作社推行的是“统一购种、统一农资、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仓储、统一销售”的管理模式。以闫里村为例,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后,平均亩产增加100多公斤小麦和玉米,去除了田埂、垄沟,耕地面积增加2%,生产投入降低10%。
依靠流转来的耕地,加上全程机械化和精细化管理,金沙河成了南和县头号“种粮大户”“高产大户”,亩均收获小麦1100斤、玉米1300斤,年产粮食3.3万吨。其中的小麦完全按照集团产销需求组织生产,从品种选择到原粮品质全程可控,成为企业最放心的专用原粮。相比普通农户户均3至5亩的耕种效率,合作社职业农民人均管理426亩土地,最大管理面积达951亩,大幅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田撒肥农户一天最多喷5亩,而我们一个人能喷2000亩。”李江坡说:“按以前的种植方式,没一个月根本干不完,而现在,最多10天就全结束了。我们的粮食生产已走上专业化道路。”
“企业+农户+支部”实现多方共赢
据李江坡介绍,合作社以单个职业农民种植地块为核算单元,在优先保证农户固定地租收益之后,所得利润按5∶3∶2比例在职业农民、金沙河面业集团、股权农户之间分配。另外,在县财政统一为农作物缴纳农业保险、合作社购买商业性保险的双重保障基础上,集团还从自己的分红中拿出一部分建立“风险保障金”,确保职业农民收益。
同时,村党支部以市场化委托方式为合作社提供土地流转中所需的各项综合性服务,包括前期土地流转整合、种植过程中村民矛盾纠纷调解、水电路设施的监督维护、秸秆禁烧、防火防盗等各项事务,降低了合作社与众多农户逐一协调的解决成本,合作社按照每亩地每年50元的标准支付服务费。
截至今年8月份,金沙河合作社累计给付闫里村集体服务费117万元。用合作社给付的服务费,过去村集体几乎零收入的闫里村,现在不仅建起了村里保洁队伍,绿化美化了主要街道,还装上了210盏太阳能路灯。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更强了。
合作社还对土地进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升级,因地施肥改良土壤结构,将2.8万亩土地改造为绿色高产田,做到藏粮于地。现在,通过专业合作社,粮食种植已实现了“从田间到车间到餐桌”的完整链条,企业的原料有了保障,农户收益得到增加,村党支部也有了集体收益,实现多方共赢。
“下一步,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将通过发挥本地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快速发展,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众致富。”南和县委书记李胜敏说。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709号 版权所有:邢台市农业农村局 冀ICP备19027570号 网站标识码1305000041
中文域名:邢台市农业农村局.政务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0319-316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