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邢台市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二):平乡县寻召乡马鲁集村

一、基本情况

马鲁集村位于平乡县寻召乡东北部,与巨鹿县、广宗县相邻,重高线603乡道穿村而过,与国道定魏线230紧紧相连,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总计475户,1973口人,耕地2200亩。近年来,大力发展红高粱、大蒜等特色种植产业,档案制品加工有30多年的发展史,成为当地纸制品加工特色村。2023年7月,中共邢台市委组织部授予村党支部书记马自爽同志邢台市“乡村振兴好支书”荣誉称号,2022年、2023年、2025年三年被平乡县委授予“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荣誉称号;党支部被平乡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马鲁集村代表队荣获平乡县第十届农民运动会拔河比赛第二名。

二、基层治理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村党组织领导坚强有力。村党支部认真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责任,始终把党建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确保党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强化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积极组织全体党员按照“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要求,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从而提高政治素质,为做好各项工作奠定了思想政治基础。二是立足平凡岗位,勇于开拓创新。建设了1800平方米的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并建设了“同福大舞台”,建立健全了“支部+党小组+党员”网格化服务机制,积极开展“一站通办”等便民服务活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三是强化廉洁自律,突出服务大局。强化和落实“两个责任”,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同时着力抓好民主团结,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在村“两委”班子会议讨论研究工作时,坚持做到“不抢先发言定调子、不压制发言堵路子、不强制拍板作决定”,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带头廉洁自律,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报告等制度,在全村营造出清正廉洁的政治生态。

(二)村民自治自觉依法规范。村“两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使广大村民有约可循,有章可遵。一是建立组织,加强领导。成立了村民代表小组、村务监督委员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加强对村内重大事项的民主监督,既规范监督村务决策、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和办理结果,又明确了村民的权利和义务,使村内各项事务都能顺利完成。二是建章立制,倡导文明。村“两委”向全体村民印发了《共建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倡议书,使每位村民都能享受到和美与共的良好生活环境。三是民主协商,参与共建。在道路建设、土地流转、土地托管、文化广场和夕阳红食堂建设等重大事项上,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征求党员和村民意见,多次优化建设设计方案,全面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

(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严格落实法治建设主体责任,全力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为全村法治建设提供坚实保障。一是多措并举重宣传。在端午节、重阳节、“八一建军节”等重要节日,邀请县乡司法部门到村举行法治讲座,发放法治宣传单。同时邀请文艺宣传队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宣传节目。日常利用村微信群、村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提高村民法治意识。二是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经常性矛盾纠纷排查,发现矛盾隐患苗头,及时调处化解,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常见问题,调解员主动介入,依法依规进行调解,维护村庄和谐稳定。

(四)文化道德形成新风。搭建文化广场,建设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设施,在重要传统节日举办饺子宴、大锅菜等敬老爱老系列活动;举办文艺演出、广场舞表演、读书分享会等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弘扬传承保护传统文化遗产。黄巾太平鼓起源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演奏黄巾太平鼓,象征着盛世太平、繁荣昌盛,是代表吉祥的鼓乐,为抢救和保护黄巾太平鼓,使之得以延续传承,每年都会利用春节前后农闲时节办班培训,义务传授黄巾太平鼓乐的技艺。每逢喜庆节日,民间艺人都会在村文化广场激情演奏,营造喜庆节日氛围。2013年,黄巾太平鼓被评为邢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日报以《河北平乡:黄巾太平鼓庆新春闹元宵》为题予以报道。二是搭建同福文化大舞台。为经常性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在村文化广场上搭建了“同福大舞台”,经常邀请文艺演出团,到村开展文艺演出,给广大群众送来精神食粮。同时,在村文化广场上安装了照明设施,村委会还统一购置了服装、腰鼓等道具,成立了村民舞蹈队、鼓乐队等,轮番表演舞蹈、鼓乐等节目,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的生活品味。三是利用重要节点服务特殊人群。在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重点节日,为70岁以上老人举办了大锅菜、粽子宴、饺子宴等敬老活动;在“八一”建军节,为退伍军人举办了茶话会,并发放了特别定制的T恤杉,熬大锅菜共同庆祝,让广大军人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四是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设立道德红黑榜,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全村营造出见贤思齐、人人争先进的良好氛围,使文明新风发扬光大。

(五)乡村发展充满活力。特色种植与纸制品加工齐头并进,村域经济发展劲头十足。一是实行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实现共同增收致富。村“两委”牵头,流转1700余亩土地用于规模化经营,种植金银花、大蒜、芍药、蟠桃及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38.8万元。二是强化企业引领,带动小微企业抱团发展,实现合作共赢。档案制品产业在马鲁集村已有3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近年来,以康盛档案制品、卫东纸箱厂等企业为引领,带动村内30余家纸制品加工企业抱团发展,带动周边村1800余人在企业打工或在家做加工活,仅此一项,可使村民年收入达亿元以上。特别是康盛档案制品厂引进了pp料档案盒生产线,可年产pp料档案盒500余万个,年产值2100余万元;卫东纸箱厂等企业年产纸箱、纸盒15000余万个,年产值2300余万元;纸质档案袋年产量2000余万个,年产值5400余万元,产品销往北上广、天津、青岛、贵州等全国各地,甚至还远销到海外,大大提高了村民收入。同时,主动融入县域产业,不断拓展自行车相关产业,现有自行车童车加工企业5家、打气筒企业3家,年产值可达3000多万元。多元化产业发展,有力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是大力盘活村集体闲置土地,促进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在村集体闲置土地上建设了一座1035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年租金4万多元。

(六)农村社会安定有序。村“两委”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一是建立了村级警务室。组织村内有志青年在村级警务室轮流值班,并加强巡逻防控,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置。二是利用现代化技术监控。全村主要街道、巷道都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实现村庄主要区域监控全覆盖,提高治安防控水平。三是充分发挥人防作用。村“两委”干部及网格员,定期不定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检查,对档案盒加工企业、商超、学校等人口密集场所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整改消除隐患。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709号   版权所有:邢台市农业农村局   冀ICP备19027570号   网站标识码1305000041

中文域名:邢台市农业农村局.政务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0319-316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