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柏乡县固城店镇西马村位于柏乡县城北部,北临近339国道,西接于201乡道,所属乡镇位于邢台市柏乡县、宁晋县和石家庄市赵县三县交界处,交通便利,村庄面积300亩,耕地2400亩,户籍人口1465人,355户,党员70名,村“两委”干部5人(平均年龄43岁),村主导产业为农业,集体经济13.1万元,先后获得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省级卫生村、省级森林乡村、省级妇女儿童之家示范村和省级百优美丽庭院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村党组织领导有力。西马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选优配强两委班子,打造一支有十足干劲、有创新举措、有发展思路的“三有”干部队伍。积极探索深化“党建+”模式,坚持“党建+1234工作法”,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坚持“党建+红白理事会”,推动移风易俗走深走实;坚持“党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资源与基层治理相互赋能;坚持“党建+多元化服务”,不断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和获得感,彰显党建引领作用。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支部工作作风,着力构建“一核多元”乡村治理共同体,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社会多元主体力量,形成持续推进乡村治理的澎湃合力。
(二)村民自治依法规范。村委会班子紧密团结,在村庄产业发展和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对于村庄修路、困难群体帮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等重大村务,严格落实提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的制度,按照多数村民的意见决定,保障民主决策。根据村情实际多次征求村民意见,制定《西马村村规民约》和《西马村红白理事会章程》,在爱国守法、团结邻里、移风易俗等方面提出九个倡导,鼓励村民参与“一事一议”、帮助困难群体和参加志愿活动等公共事务,不断完善村民自我管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落实村务公开,对于集体研究过的事项和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予以公开,接受村民监督。西马村在依法规范自治的前提下不断协同发力,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和美乡村。
(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西马村坚持以法治方式推进各项工作,以增强村民法治思维、养成依法办事习惯为法治乡村建设重点。一是把普法教育列入重要议程,定期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形式进行法制宣传。二是依托现有文化活动广场、图书室、综合服务站和村史馆等基础设施,融入新时代法治元素,增添民法典等法律内容。三是加强基层法治队伍建设,村“两委”干部带头尊法学法用法,培养法律明白人,联合上级司法部门定期为村民提供法律援助和调解等帮助。一系列举措的不断实施,使西马村群众的法治观念和安全生产意识普遍增强。
(四)文化道德形成新风。西马村高度重视文化的“铸魂”作用,实施了一系列乡风文明建设举措。一方面,大力推进移风易俗。不断完善《西马村红白理事会章程》,实行红白事报备制度,对办事用车、用烟、用酒和酒席规模做出明确规定;发放纸质倡议书600余份,联合县电视台拍摄《推进移风易俗 赋能乡村振兴》宣传视频,做好长期宣传引导;红白理事会切实发挥表率和服务作用,理事会成员在红事前主动到事主家中帮忙筹备结婚事宜,协调车辆,组织迎娶和招待宾客;白事全程帮助理事,直到送葬结束;村里公益红娘给年轻人免费说媒,帮助减轻结婚负担。另一方面,推进文化事业发展。结合老党员和老教师等人员成立团队,启动《西马村志》编撰工作;对接上级部门,在传统节日开展百姓春晚,多次组织村民参加舞蹈表演等文艺汇演活动;升级改造文化活动广场、村史馆和图书室等场所,加强文化阵地建设,长久抓文化建设让西马村形成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和崇尚先进文化的正向氛围。
(五)乡村发展充满活力。一是积极发展乡村产业。西马村发展胡萝卜种植优势农业,村委会组织致富带头人共同投资110万元建立胡萝卜清洗冷藏项目,广销至北京、保定、山西、山东、内蒙等地,促进种植户增收,带动村内劳动力就业。通过流转土地200余亩,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积极拓展档案袋制作、生日蜡烛等手工加工项目,并进行手工培训,让老百姓在家就能实现增收。二是长期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积极开展和美乡村建设,向上协调,多方筹资,逐步硬化村内所有道路,新铺设沥青路800余米,现已实现村内道路全部硬化。新增更换路灯35盏,实现村内全部亮化。科学更新村庄绿植,村街道两侧更换种植景观树650余棵。除常规的环卫机制外,西马村委会又自费配备了3名机动环卫人员,每天不定时打扫村内街道垃圾和清除一些垃圾广告等,使村内街道始终保持常青常新。利用村庄大喇叭和村民微信群,常态化宣传引导村民树立共建共享美丽村庄的意识,确保庭院卫生和房前屋后环境干净整洁,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六)农村社会安定有序。西马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党的领导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探索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村室设立治保民事调解委员会,“村两委”干部和乡贤切实调解村民纠纷,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科学制定村庄规划,村内全部巷道宽度均约2米,建成了西马村特色的“六尺巷”,由此在保证村民出行的同时,科学划定了村庄网格,推选党员和乡贤等熟悉村情的村民担任网格员,负责本区域内事项管理和公共服务,既当好民情需求收集的“知心人”,又做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及时排查调解邻里纠纷和安全隐患,为乡村治理奠定了坚实的网格基础。连续5年以来,西马村未发生越级上访、重大恶性刑事案件和非法宗教等负面事件,村民干事创业积极性持续高涨,村民关系更加和谐,村庄风气愈发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