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七分种、三分管”,小麦播种及冬前管理是核心,重点是“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冬前壮苗”。在技术环节,抓好“精细整地、足墒足肥、科学拌种、播后镇压、杂草秋治、巧灌冻水”等关键措施的落实,牢固树立“节水、节肥、节药”理念,确保良种良法相配套,实现冬前苗全、苗匀、苗壮,确保足量基本苗,保障麦田安全越冬,夯实稳产丰产基础。
一、科学选用节水丰产和优质专用品种
在太行山前与黑龙港流域之间的山前平原,包括隆尧县、柏乡县、宁晋县、任泽区、南和区、平乡县西部和临城县、内丘县、沙河市的平原区,大力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种植;在黑龙港流域低平原区,包括新河县、平乡县、南宫市、巨鹿县、广宗县、威县、清河县、临西县等县(市),主要发展节水抗旱优质中强筋小麦种植。总体原则宜选择灌浆快、成熟早、抗逆性强、稳产性好的品种。
今年我市主推的节水稳产品种为:婴泊700、农大399、冀麦585、邢麦7号、石麦22、邢麦6号、衡4399、衡S29、冀麦325、邢麦13、轮选103、石4366等。
主推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为:师栾02-1、藁优2018等。
主推的特色小麦品种:冀资黑小麦1号、中黑麦6号、冀糯200等。
二、大力推广足墒播种保全苗技术
足墒播种是确保小麦苗全的关键措施,也是节水栽培的重要基础。我市主体麦区今年汛期降水较为充沛,土壤墒情储备基础较好,为足墒播种提供了有利条件。小麦播种土壤耕层足墒的标准是:壤土地土壤含水量17%~18%,沙土地16%左右,黏土地20%左右。底墒足时可趁墒播种。底墒不足时,玉米收获后及时灌溉造墒或采取玉米收获前10~15天带棵洇地“一水两用”的方法,每亩灌溉20~40方。本着宁可晚播几天,也要洇地造墒的原则,绝不种欠墒麦。除重黏土地外,应避免播后浇“蒙头水”(浇蒙头水的地块应及时锄划破除板结)。
三、精准掌握播期播量匹配技术
适宜的播期播量构建冬前合理群体结构,提高一、二类苗比例。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经验和今年冬前气象预测分析,我市小麦今年适宜播期为10月6日~18日,最适播期为10月8日~15日。在适宜播期范围内,保证亩基本苗20万~25万,越冬总茎数80万~120万为宜。超出适期范围后每晚播1天每亩增加1万基本苗,霜降后播种,亩基本苗可达到45万。
同时,要依据种子千粒重、种子发芽率、田间出苗率、品种分蘖能力等合理确定小麦播种量。对于整地质量差、土壤表墒不足的情况,播量可适当增加。粘土地要适当增加播量。分蘖力较强的优质强筋麦品种要适当控制播量。
四、落实精耕精播保墒抗逆技术
精细整地、精细播种是保证播种质量的基础措施。经验表明,麦田播前耕翻、深松、旋耕并耙压,结合播后镇压,麦苗生长健壮,受旱、受冻程度较轻;反之,秸秆还田地块播前未耕翻、深松、旋耕和耙压,播后也没有镇压,会造成耕层土壤暄松,失墒快,根系受旱受冻,死苗较重。要提高秸秆粉碎还田及整地和播种质量,推广使用深松、旋耕、分层施肥、强力镇压一体化机具精细整地,突出抓好深耕(松)、镇压为重点的高质量、规范化整地技术。
科学把握宜耕、宜耙作业时机,减少耕作费用和能源消耗,保证作业质量。提倡对病虫草害发生严重的地块,进行一次深翻作业。对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要深耕或深松一次,耕深25厘米以上,耕后及时耙平压实、踏实土壤。对秸秆还田地块,要切碎、撒匀、深埋、压实。
推广采用≤15厘米等行距全密种植形式精细播种,播种深度掌握在3~5厘米,并确保下种深浅一致、行距一致,不重播、不漏播。提倡在播种后出苗前土壤表层墒情适宜时,利用专用镇压器普遍进行镇压,镇压器重量应在100~130公斤/米播幅,以利于小麦出苗后根系发育,提高抗旱、抗寒能力。
五、应用精准配方施肥技术
根据土壤肥力和产量目标,结合土壤基础养分数据,确定氮、磷、钾、微肥的用量与合理配比,杜绝盲目乱用多用肥料,做到减量精准配方施肥。一般地块推荐亩底施N 6~8公斤,P2O5 7~8公斤,缺钾麦田施K2O 6~7公斤。按照全国小麦产区氮肥定额用量(试行)要求,麦田亩总施N 不高于19公斤,推荐使用14~16公斤。推广深松旋耕分层施肥一体化技术,适当增施底肥,以利于培育冬前壮苗,争取春季管理主动。提倡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耕层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产田亩施有机肥2500~3000公斤,中低产田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
六、落实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技术
种子处理是有效控制土传、种传病害、地下害虫及早期蚜虫危害的关键措施。推荐选用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 30~40毫升兑水180毫升拌种或包衣15公斤麦种,或30%噻虫•嘧菌•咪鲜胺悬浮种衣剂40g兑水150毫升拌种或包衣15公斤,或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50毫升兑水200毫升拌种或包衣15公斤麦种,或45%烯肟•苯•噻虫悬浮种衣剂50克兑水150毫升拌种或包衣15公斤麦种,或用38%苯醚•咯•噻虫嗪50g兑水200毫升包衣15公斤种子。针对个别商品小麦种存在种衣剂质量较差的问题,建议购买“白籽”自行拌种或对已包衣麦种“二次拌种”,注意药剂包衣要均匀,播种前1周内包衣,阴干。优质强筋麦对戊唑醇表现敏感,尽量使用其他药剂组合。
七、实施杂草秋治技术
秋季化学除草的最佳时期为小麦3~5叶期,杂草2~4叶期,日平均气温高于8℃时。推广大型施药机械等先进设备进行专业化统防统治,以降低防治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和防治效果。针对重要麦田杂草推荐以下药剂,并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规范、科学用药,避免药害:
防治节节麦和雀麦:3%甲基二磺隆油悬剂或3.6%的甲基二磺隆+甲基碘磺隆钠盐水分散粒剂,也可采用1%双氟•二磺喷雾防治。特别注意甲基二磺隆与甲基碘磺隆钠盐,不能应用于强筋小麦田杂草防治。
防治野燕麦、看麦娘、黑麦草等禾本科杂草:6.9%精恶唑禾草灵乳油,也可采用1%双氟•二磺喷雾防治。
防治播娘蒿、荠菜、猪殃殃等阔叶类杂草:75%苯并硫二嗪酮干悬浮剂,或10%苯并硫二嗪酮可湿性粉剂,或20%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
八、因地适时冬灌抗逆稳产技术
提倡因地制宜、适时适量浇好封冻水,可增加土壤墒情、踏实土壤、稳定地温,确保小麦安全越冬,并为麦田春季管理赢得主动权。灌溉时间在平均气温稳定降至3~4℃、灌水可及时下渗时进行。灌封冻水应统筹考虑节水和防冻,适当控制灌溉量,避免大水漫灌。播后镇压到位、冬前土壤墒情好的麦田,可不浇封冻水,但遇秋季干旱也应浇好封冻水。沙薄地一般应浇封冻水,优质强筋麦田提倡灌溉封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