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农业农村局
 
河北省主产棉区中期管理指导意见

当前,我省各主产区棉花陆续进入中期管理阶段,从各地调查结果看,棉花长势较好,株高5080厘米,果枝数达到710个,随后将进入花铃期;花铃期是棉花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旱、涝等自然灾害多发期。今年二代棉铃虫已开始危害,蚜虫普遍发生较重,红蜘蛛与蓟马在不同地区发生程度不同。各地要针对当前气候特点和长势长相,因地制宜加强管理,及时追肥浇水,搞好病虫防治,促控结合争取多结伏桃、早秋桃。为此,提出以下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一、暴雨冰雹灾后管理

暴雨后有积水棉田,如3日内积水仍无法下渗,则需抽水排涝,3日内积水下渗地块,及时深中耕。 雹灾后棉花管理依据雹灾危害程度分类管理,当前由于棉花密度已定,如光杆断头率(含叶枝)达到60%以上,难于利用叶枝补偿的棉田,需改种其它作物,如叶菜类、瓜类等。断头率(含叶枝)在60%以下时,可通过晚打顶(7月底)、追施尿素(10公斤/亩)、保留叶枝等方式减少产量损失。对于雹灾较轻棉田,无需采取特殊措施,正常管理即可。

二、加强化控

由于棉花刚进入开花期,在土壤水分充足条件下容易旺长,要加强化控,根据棉花具体长势,亩喷施缩节安3.04.0克,进入7月中旬后如遇连阴雨,缩节胺用量可增加至4.05.0/亩。

三、适时打顶

进入7月中旬后,根据棉花果枝数适时打顶,中密度棉田一般保留果枝1314台,高密度和发育较晚棉田可在此基础上减少2个果枝。发育较晚棉田可适当推迟打顶时间,但一般不晚于725日。保留叶枝棉田,叶枝与主茎同时打顶即可。

四、虫害防治

花铃期重点做好绿盲蝽、伏蚜、蓟马、甜菜夜蛾等害虫的防治工作。

1.绿盲蝽:在棉田插置黄色粘虫板4块,高出棉花顶部20厘米,当发现任何一个粘虫板上有两个以上盲蝽成虫时,即进行喷药防治,一般喷施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50毫升/亩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亩,傍晚时施药最好。连续用药两次,间隔57天。成方连片棉田,要统一用药时间。喷药时要先打外围,转圈往里打,集中歼灭,防止迁飞。单株棉花要上下内外喷匀打透。

2.伏蚜和蓟马:棉蚜多隐藏于叶片背面,田间棉花卷叶株率达10%时及时进行防治,可选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8/亩或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810/亩进行喷雾,喷药时应压低喷头,喷施叶片背面,选择23种重点药剂,轮换施用。花铃后期田间降雨量减少时,应注意棉蓟马的发生与防治,防治药剂参照伏蚜和盲蝽所用药剂。

3.甜菜夜蛾、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一般情况下,抗虫性好的棉花品种,第三代棉铃虫达不到防治指标,不用喷药防治。但如果棉花品种抗虫性较弱,或棉铃虫大发生的情况下,田间每百株棉铃虫低龄幼虫达20头时需要药剂防治。另外,抗虫棉对甜菜夜蛾基本没有控制作用,当田间甜菜夜蛾幼虫达到百株50头以上时,可进行药剂防治。鳞翅目害虫用5%甲维盐可溶粒剂10/亩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亩喷药防治;重点喷顶心及果枝顶尖的幼嫩部分。

五、病害防治

花铃期重点做好枯萎病、黄萎病和烂铃病的防治。近期河北省中南部降雨量大,平均气温在30℃以下,环境条件非常适合棉花枯、黄萎病发生,应注意预防,建议叶面喷施氨基寡糖素类诱抗剂防治棉花枯黄萎病。

对于烂铃病,可通过合理化控调节棉花长势,如遇多雨则推株并垄,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并在大雨过后及早排涝,以减少后期烂铃。也可于8月上中旬,喷施8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进行防治。

六、草害防治

针对草害,应及时中耕除草,如杂草发生量较大时可采用除草剂进行定向喷施。防治阔叶杂草,可以使用10%乙羧氟草醚乳油3040毫升/亩;防治禾本科杂草,可以使用5%精喹禾灵乳油5080毫升/亩或者15%精吡氟禾草灵乳油5060毫升/亩;防治香附子(又名地沟草、三棱草),可以使用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34/亩,或11%三氟啶磺隆钠盐可分散油悬浮剂2030毫升/亩。棉花株高达1米以上时,也可以行间定向喷施200/升草铵膦水剂200毫升/亩。(河北省棉花产业创新团队 李存东 李耀发 王树林)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709号   版权所有:邢台市农业农村局   冀ICP备19027570号   网站标识码1305000041

中文域名:邢台市农业农村局.政务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0319-316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