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农业 物价 病虫

在希望的田野上·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来源:邢台日报 发布时间:2019/10/30 14:58:1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作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培育了一批集约化、专业化程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家庭农业和合作社,其经验做法、发展成效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省委省政府高度肯定。

    即日起,乡村振兴版推出《在希望的田野上·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系列报道,记者深入田间地头,探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长经历、发展成果,以及他们在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进程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敬请关注。

    “每个西红柿上都有二维码,手机一扫,就能获取包括基地信息、地块信息、产品信息、生产档案等信息,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在任县盛世农业粮棉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晓亮向记者介绍。

    前不久,在全国促进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上,作为其中一个观摩点,盛世合作社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受到了来自全国各省市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合作社,开启“团队作战”模式

    “单家独户作业,就像一盘散沙,很容易受到信息不畅通、市场空间狭小的限制和困扰。”回忆起以前自己独闯的苦日子,韩晓亮满脸无奈。

    乡村产业振兴,必须搭建平台,而合作社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2010年4月,韩晓亮和另外7位种粮大户抱团发展,以农资团购、收购粮食起步,成立了任县盛世农业粮棉种植专业合作社,从此告别了“单打独斗”,开启“团队作战”模式。

    “虽然在农资选购上享受到了一定优惠,但在卖粮的时候,品质很好的粮食依旧遭遇低价的难堪。”说起合作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于曾经遭遇的“卖粮难”,韩晓亮记忆犹新。

    “不过,我们赶上了农民专业合

    作社发展的春天。”韩晓亮说,多亏县里的规范引导,合作社才能破解发展瓶颈,最终走上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市场退出机制,农民合作社发展存在‘量大质差、真假混杂’的现象,曾一度出现了‘空壳社’‘休眠社’,给行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不良影响。”任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贾峰说,为此,任县聚焦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创新机制体制,于2014年出台了《关于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若干意见》,并探索推出“七步工作法”,即源头排查、识别管理、跟踪巡查、定向移交、精准甄别、共同会商、分类处置,把合作社从数量扩张规范到质量提升上来。

    在县里的规范引导下,2014年,合作社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成立河北大岭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并采购两台烘干塔,提升了售粮资质,有效破解了合作社的粮食销售难题,走上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道路。

    合作社,引领农产品迈向“品牌化”

    “走科技之路,打高端品牌,一直是合作社的发展方向。”合作社副理事长毛强胜,2016年,合作社经营土地规模就由4万亩扩大至9万亩。随着经营规模的提升,合作社又遇到新的发展瓶颈。

    据毛强胜介绍,在经营中发现

    大田作物的增收空间小,于是通过政府引导和扶持,合作社在稳定大田作物的同时,瞄准了高端蔬菜瓜果。靠着天然授粉、测土配方、精准施肥等关键技术,合作社的西红柿、甜瓜、西瓜三个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摆进了北国、家乐园、美食林等大超市的“绿色专柜”。

    经县农业部门牵线搭桥,合作社一方面与河北省农科院、河北农大等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另一方面注重打造自己的品牌,注册了“良星”“仓序”商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并在淘宝、京东开设了网店,拓宽了销售渠道。如今,合作社已发展为集种植、管理、收储、销售、农机植保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成员1700户,种植示范基地2300亩,并为10万亩土地提供服务,被评为省级示范社。

    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合作社,经济效益也逐渐攀升。2018年,合作社实现经营收入2500万元,社员人均增收1.24万元。

    合作社,带领农民走上致富路

    2013年,任县邢湾镇穆口村村民张军华把自己种的80亩地全都入了合作社,变身为“社员”。

    为啥要入社?张军华搓搓手笑着说:“我这是背靠大树好乘凉,有党的好政策,再加上合作社采取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农资、统一

    储存、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去年合作社标准化生产率就达到了100%,产品也成了市场抢手货。”

    说到入社后的好处,张军华打开了话匣子,“加入合作社后省心省力、赚钱稳当,土地管理、农机服务统一交给合作社。另外,合作社还给提供免费仓储,可以高价卖粮。与入社前相比,物资投入降下来,粮食卖价涨上去,收益高了。”

    尝到甜头的张军华开始扩大种植规模,如今规模达到300亩。张军华笑着说:“虽然种的地多了,但比以前轻松多了,一年下来能有十来万的收入呢。”

    为让更多群众受益,县政府采用“政府+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投入2366万元扶贫专项资金,建设蔬菜温室大棚,并将“半劳力”“弱劳力”贫困群众嵌入到产业链条中,既增加了33个贫困村集体收入,又增加了贫困户收益。

    如今,合作社调整产业结构,在稳定大田种植的同时,发展特色果蔬销售和种植,拥有99栋春秋冷棚、30栋双膜双被日光温室,成员涵盖全县136个自然村,还带动辐射至隆尧、巨鹿等周边农民,农产品畅销国内外。

    “目前,合作社二期工程计划的99栋春秋冷棚正在建设,预计今年12月底可建成,投产后每年可生产高端优质品牌蔬菜近280万公斤,产值约达7000万元左右。”谈及未来,韩晓亮信心满满。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709号   版权所有:邢台市农业农村局   冀ICP备19027570号   网站标识码1305000041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0319-316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