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农业 物价 病虫

注意查治玉米田大螟

来源:邢台农业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4/6/20 10:28:53

大螟又称稻蛀茎夜蛾,该虫多发生在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及长江流域省份。我省邯郸市馆陶县2015年6月最先在夏玉米田始见被害株,2015年冬前病虫害基数调查中,大名县首次发现大螟越冬老熟幼虫。大螟在苗期至穗期均可对玉米造成危害,近两年大螟在邯郸、邢台等地为害玉米田块日益增多,多见于苗期至拔节期危害,5月底至6月中旬危害春玉米,6月下至7月上旬危害夏玉米,幼虫自地面以上靠近第2、4节间处蛀入,造成枯心苗或植株茎秆腐烂。据省植保植检总站通报,今年大螟在我省南部诱蛾量较高。3月底始见大螟成虫,4月10日左右开始陆续诱集到大螟成虫,4月23日进入始盛期,4月底至5月中旬达羽化盛期。

近日新河、宁晋等地部分农户反映,玉米处于2叶1期,有害虫钻蛀茎部危害,造成卷叶枯心,经鉴定是玉米大螟危害。大螟是我市玉米田又一种新发害虫,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对该虫形态特征的鉴定识别学习,加大田间普查力度,及时预警,广泛宣传,在3龄幼虫期前指导其科学用药,避免出现枯心苗。

一、大螟危害症状

苗期:3~5叶期以生长点受损形成枯心苗为主,植株矮化,甚至枯死;也有表现为叶片被害成孔洞状。一般情况下幼虫自第2叶叶舌处侵入茎部,蛀食为害,往往掰开第2叶叶鞘可以见到虫粪,偶见转株为害。

成株期:(拔节后至抽穗)幼虫自地面以上靠近第2、4节间处蛀入,钻蛀痕迹处留有虫粪,幼虫取食节间或近节间处,中后期造成玉米倒折,也出现形成枯心苗和蛀食形成孔洞叶现象。

穗期:幼虫自穗体上半部咬破苞叶进入内部蛀食籽粒和穗轴,一个穗内可以有多条幼虫存在。

图片2.png

二、幼虫形态特征

幼虫5~7龄,高龄幼虫体长2.1~3.0cm,体色为乳白色或淡黄色,呈现出浅紫红色或粉色,头部红褐色至暗褐色。背部从中央有1条从头至尾的浅黄褐色线(即中背线),体背没有毛瘤,体节上有瘤状凸起。气门线淡灰色,每节气门线那有一个黑点,高龄幼虫皱褶较多。

 

图片3.png

 

 

三、防控措施

一是初见枯心苗和卵化始盛期,选用四氯虫酰胺、毒死婢、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对准玉米茎基部喷施;二是玉米芯叶期,可用辛磷硫颗粒剂拌细土使于心叶或叶鞘内。

广大农民朋友在防治过程中遇到问题,可拨打市、县植保部门电话进行咨询,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植保站电话:316013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报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载农作物病虫害预报的,应当注明发布机构和发布时间,不得更改预报的标题、内容和结论。)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709号   版权所有:邢台市农业农村局   冀ICP备19027570号   网站标识码1305000041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0319-3160198